[發明專利]一種熱電分流垂直結構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076710.0 | 申請日: | 2018-0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8154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2 |
| 發明(設計)人: | 賈釗;趙炆兼;馬祥柱;張國慶;陳凱軒 | 申請(專利權)人: | 揚州乾照光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33/64 | 分類號: | H01L33/64;H01L33/5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婷婷;王寶筠 |
| 地址: | 225101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熱電 分流 垂直 結構 led 芯片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申請提供一種熱電分流垂直結構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熱電分流垂直結構LED芯片包括:襯底;位于襯底上的鈍化層;位于鈍化層上的LED外延結構;第一電極與LED外延結構朝向鈍化層的表面歐姆接觸,且位于LED外延結構的第二區域,第一電極與襯底之間絕緣;第二電極,第二電極與LED外延結構背離鈍化層的表面歐姆接觸。本發明中在芯片的襯底和LED外延結構之間插入一層鈍化層,且將第一電極與襯底分開設置,從而使得襯底中不再通過電流,僅用于散熱,也即將LED芯片的散熱路徑和電流路徑分開為獨立的兩個路徑,以便于襯底對熱量進行散發,從而降低了LED器件的可靠性和壽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半導體器件制作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熱電分流垂直結構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LED是一種節能光源,隨著發光二極管(LED)發光效率的不斷提高,LED能夠取代白熾燈的地位。LED已經廣泛應用于手機背光、液晶顯示屏背光、信號燈、建筑景觀、特殊照明等領域,并日益向普通照明、汽車照明等領域拓展。
如圖1所示,為現有技術中一種垂直結構LED芯片,所述LED芯片通常包括襯底01、位于襯底01上的LED外延結構,所述LED外延結構包括N型半導體層02、多量子阱層03、P型半導體層04、第一電極05和第二電極06,其中第一電極05與N型半導體層02歐姆接觸,第二電極06與P型半導體層04歐姆接觸,通過在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加電壓,使得LED發光。
隨著LED照明產品功率與光效的提高,LED對器件可靠性與壽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現有技術中垂直結構LED芯片的散熱效率較低,造成LED器件的可靠性較低,壽命較短。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熱電分流垂直結構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垂直結構LED芯片的散熱效率較低,造成LED器件的可靠性較低,壽命較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熱電分流垂直結構LED芯片,包括:
襯底;
位于所述襯底上的鈍化層;
位于所述鈍化層上的LED外延結構,其中,所述LED外延結構在其所在平面內包括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所述襯底和所述鈍化層在所述LED外延結構所在平面內的投影與所述第一區域重合;
第一電極,所述第一電極與所述LED外延結構朝向所述鈍化層的表面歐姆接觸,且位于所述LED外延結構的第二區域,所述第一電極與所述襯底之間絕緣;
第二電極,所述第二電極與所述LED外延結構背離所述鈍化層的表面歐姆接觸。
優選地,所述襯底位于所述LED外延結構的中心區域,所述第一電極圍繞所述襯底。
優選地,所述襯底位于所述LED外延結構的中心區域,所述第一電極包括第一子電極和第二子電極,所述第一子電極與所述第二子電極分別位于所述襯底的相對兩側,且所述第一子電極和所述第二子電極電性連接。
優選地,所述襯底和所述第一電極并排設置在所述LED外延結構上。
優選地,所述襯底的面積大于所述第一電極的面積。
優選地,所述熱電分流垂直結構LED芯片為倒裝結構。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熱電分流垂直結構LED芯片制作方法,用于制作形成上面任意一項所述的熱電分流垂直結構LED芯片,所述熱電分流垂直結構LED芯片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第一襯底和第二襯底;
在所述第一襯底上形成LED外延結構,所述LED外延結構在其所在平面內包括第一區域和第二區域;
在所述第二襯底上形成鈍化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揚州乾照光電有限公司,未經揚州乾照光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7671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