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針交替式紋飾機及其傳動機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076675.2 | 申請日: | 2018-0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967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1 |
| 發明(設計)人: | 潘付江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振江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M37/00 | 分類號: | A61M3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劉亞斌 |
| 地址: | 453822 河南省新鄉市獲嘉縣亢村***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傳動桿 交替式 紋飾機 多針 萬向連接器 偏心輪 馬達 紋飾 底座上殼 底座外殼 底座下殼 上端 紋繡 下端 活動連接 使用效率 一端連接 周邊設置 紋飾針 轉軸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針交替式紋飾機的傳動機構,包括馬達、底座外殼、偏心輪、大萬向連接器和多個傳動桿,所述底座外殼包括底座上殼和底座下殼,所述底座上殼與馬達連接,所述馬達的轉軸與偏心輪一端連接,所述偏心輪另一端與大萬向連接器連接,所述大萬向連接器與多個傳動桿的上端活動連接,所述底座下殼下端周邊設置多個缺口,所述多個傳動桿的上端分別設置在各個缺口內,所述多個傳動桿的下端分別用于推動多支紋飾針。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多針交替式紋飾機。本發明通過采用多針交替式紋飾機,提高了機器的使用效率、大大縮短紋飾、紋繡的操作時間,減少了用戶被紋飾、紋繡時的痛楚。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美容行業中用于紋飾、紋繡尤其是紋身、紋眉等的機器,具體涉及一種多針交替式紋飾機及其傳動機構。
背景技術
紋飾機是隨著紋眉、紋身等用戶不斷增多的社會發展而出現的一種以馬達為動力的紋飾設備。現有技術紋飾機的傳動機構是馬達轉動軸的一端連接一傳動塊,該傳動塊的端面為斜面,傳動機構的一端與斜面接觸,另一端連接一根紋繡針,工作時傳動塊跟隨馬達一起轉動,傳動塊的斜面為傳動機構產生振動,傳動機構的振動帶動紋繡針振動進行工作,該種紋飾機傳動機構存在這樣的缺陷:只有一根紋繡針工作,在紋繡過程中工作效率比較低,操作時間長同時也增加了被紋飾、紋繡者的痛楚。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多針交替式紋飾機及其傳動機構,有效解決了以往紋飾機及針頭只有一個孔出針進行紋飾上色而導致速度慢、效率低的缺陷,提高了上色速度,縮短了紋飾的操作時間,減輕了被紋飾者的痛楚,是一種紋飾、紋繡效果更好、更省時省力的多針交替式紋飾機。
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多針交替式紋飾機的傳動機構,包括馬達、底座外殼、偏心輪、大萬向連接器和多個傳動桿,所述底座外殼包括底座上殼和底座下殼,所述底座上殼與馬達連接,所述馬達的轉軸與偏心輪一端連接,所述偏心輪另一端與大萬向連接器連接,所述大萬向連接器與所述多個傳動桿的上端活動連接,所述底座下殼下端周邊設置多個缺口,所述多個傳動桿的上端分別設置在各個缺口內,所述多個傳動桿的下端分別用于推動多支紋飾針。
所述偏心輪和大萬向連接器之間通過小萬向連接器和連桿連接,所述大萬向連接器與底座下殼活動連接。
所述偏心輪的下側具有傾斜軸,傾斜軸上套設有軸承,軸承固定設置在所述大萬向連接器的中心凹槽內。
所述傾斜軸與所述馬達的轉軸之間的夾角為銳角。
所述連桿一端設置球形凹槽,所述小萬向連接器卡接在連桿一端的球形凹槽內形成球形關節,便于轉動。
所述底座下殼底端中部設置球形凹槽,所述大萬向連接器卡接在底座下殼的球形凹槽內形成球形關節,便于轉動。
所述傳動桿的上端具有凹形半圓槽,所述大萬向連接器具有多個橫軸,所述橫軸分別與傳動桿的凹形半圓槽卡接形成球形關節,便于轉動。
一種多針交替式紋飾機,包括機殼、針頭和傳動機構,所述傳動機構設置于所述機殼內,所述針頭與機殼固定連接。
所述針頭包括外殼和多支紋飾針,所述紋飾針插裝在外殼內,所述外殼包括針帽、中殼和后蓋,所述針帽的端部形成有一個或多個出針孔,所述中殼具有中隔部和多個穿孔,所述后蓋頂端形成有多個頂孔,所述紋飾針的后部具有針桿,所述針桿穿過所述后蓋的頂孔并延伸出后蓋以與所述傳動機構的傳動桿抵接,所述中殼外部套設有活動環以與所述機殼固定連接,所述紋飾針外壁套設有彈簧。
所述針頭通過螺紋或卡扣結構與所述機殼固定連接。
所述針頭中包含的多個紋飾針一字并行排布或呈環形排列設置,有利于紋繡并行的多條、成條和大面積圖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振江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經河南振江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7667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