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修復的注漿錨桿及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076653.6 | 申請日: | 2018-0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5273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06 |
| 發明(設計)人: | 東龍賓;王少泉;劉冬;劉召勝;周育;程崇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冶北方(大連)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21/00 | 分類號: | E21D21/00;E21D20/02;E02D17/20;C04B28/00;C04B26/00;C04B22/12;C04B24/12;C12N1/20;C12R1/07 |
| 代理公司: | 鞍山貝爾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喬麗艷 |
| 地址: | 116600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錨桿 注漿錨桿 自修復 巴氏芽孢桿菌 脲酶 建筑材料技術領域 地下工程 修復混凝土裂縫 生理特性 使用壽命 新陳代謝 巖石邊坡 注漿體 注漿液 灌漿 沉積 管式 外周 尿素 分解 修復 | ||
1.一種自修復的注漿錨桿,其特征在于,由管式灌漿錨桿和用于注入所述錨桿內部和錨桿與鉆孔間的注漿液組成;
其中,所述管式灌漿錨桿為兩端開口的中空管式桿體,所述桿體一端為用于插入鉆孔中的插入端,所述桿體另一端為用于注入所述注漿液的注入端,所述桿體的中空部分用于灌入所述注漿液,靠近所述插入端的桿體外壁固定有數個均勻分布的楔塊,所述桿體注入端還設有套接在所述桿體上的方形墊板和用于密封所述桿體注入端的螺母;
所述注漿液由巴氏芽孢桿菌菌液、膠結液和混凝土組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修復的注漿錨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塊為非等腰直角三角形,較長的直角邊固定于所述桿體的外壁,較短的直角邊與所述插入端在一個平面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修復的注漿錨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漿液中巴氏芽孢桿菌菌液、膠結液和混凝土的重量比為:60 : 5~8 : 200~24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修復的注漿錨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巴氏芽孢桿菌菌液濃度為1.0~3.0×1010個/mL。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修復的注漿錨桿,其特征在于,所述膠結液為含有濃度0.06~0.10g/ml的尿素和濃度0.2~0.4mol/ml的CaCl2的水溶液。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修復的注漿錨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的pH為11~12。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修復的注漿錨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漿液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在搖床中繁殖巴氏芽孢桿菌,并通過離心得到巴氏芽孢桿菌菌液;
2)攪拌混凝土,并調配混凝土的pH;
3)按比例將巴氏芽孢桿菌菌液、膠結液和混凝土混合均勻,形成注漿液。
8.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修復的注漿錨桿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將管式桿體插入事先打好的鉆孔中,鉆孔的最深處與注入端間有一定縫隙,并且鉆孔內壁與桿體外壁間有一定的縫隙;
2)通過錨桿的注入端向管式桿體中注漿,注漿液充滿管式桿體內部,并在注入端處噴出并布滿鉆孔內壁,當注漿液流到鉆孔外時,停止注漿,再將方形墊板套在管式桿體上,在鉆孔口處壓實,再將螺母封堵在注入端,等待注漿液凝固后即與圍巖形成堅固的注漿液實體;
3)當楔塊與注漿液實體之間、注漿液實體與管式桿體之間產生裂縫時,通過裂縫滲入的空氣和濕氣使注漿體中均勻分布的好氧巴氏芽孢桿菌激活,巴氏芽孢桿菌利用膠結液中的尿素和CaCl2在裂縫中生成CaCO3晶體,填充并修復裂縫。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冶北方(大連)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中冶北方(大連)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76653.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