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信道測量方法和系統、第一通信節點及第二通信節點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076322.2 | 申請日: | 2018-0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086582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02 |
| 發明(設計)人: | 陳杰;盧有雄;黃雙紅;楊瑾;邢衛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5/00 | 分類號: | H04L5/00;H04W72/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鄭旭麗;李丹 |
| 地址: | 518057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信節點 信道測量 數據傳輸效率 信道測量結果 鏈路信道 自適應 對邊 申請 收發 測量 發送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信道測量方法和系統、第一通信節點及第二通信節點,所述信道測量方法包括:第一通信節點確定參考信號資源,在所述參考信號資源上發送參考信號;第一通信節點接收第二通信節點根據所述參考信號獲得的信道測量結果。本申請實現了對邊鏈路信道的測量,實現了數據的自適應收發,提高了SL上的數據傳輸效率。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無線通信領域,尤指一種信道測量方法和系統、第一通信節點及第二通信節點。
背景技術
近距離通信技術,如設備到設備(D2D,Device-to-Device),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研究。可應用于公共安全、車聯網、現場指揮、社交網絡、電子支付、本地廣告、游戲娛樂、網絡覆蓋增強等。
D2D技術可以工作在有網絡覆蓋、部分網絡覆蓋和無覆蓋等多種場景,允許多個支持D2D功能的用戶設備(即D2D用戶設備(D2D UE,D2D User Equipment))進行直接發現或者直接通信。D2D技術的應用,可以減輕蜂窩網絡的負擔、減少用戶設備的電池功耗、提高數據速率,并改善網絡基礎設施的魯棒性,很好地滿足高數據速率業務和鄰近服務的要求,并且也支持無線網絡覆蓋場景下的直接通信,可以滿足公共安全等特殊通信需求,如圖1所示,UE1和UE2通過SL直接通信,基站(如演進型節點B(eNB,Evolved Node B)可以為UE1和UE2分配SL通信的資源。
在長期演進(LTE,Long Term Evolution)的上行鏈路(UL,UpLink),基站調度UE發送上行的探測參考信號(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來進行上行信道測量估計,SRS占用一定的時頻資源,如圖2所示,圖中,每一個方塊表示一個資源,并且,深灰色的方塊表示SRS占用的資源,淺灰色的方塊表示SRS可能占用的資源,基站根據接收到的SRS獲得上行鏈路的狀態,從而更好的調度UE發送數據。同樣的,對于LTE的下行鏈路(DL,DownLink),基站通過周期或非周期的方式發送信道狀態信息參考信號(CSI-RS,Channel StateInformation),該信號也占用一定的時頻資源,如圖3所示,圖中,每一個方塊表示一個資源,并且,深灰色的方塊表示CSI-RS占用的資源,淺灰色的方塊表示CSI-RS可能占用的資源,由于上下行的波形不同,因此上下行參考信號的時頻資源分布不太一樣。UE根據配置或者預配置的指示解調下行信道測量信號,并反饋給基站,提供給基站做數據調度參考。在R14(14版本)的D2D應用場景中,為了擴展覆蓋以及節能,提出了通過D2D UE來中繼遠端UE(remote UE)的數據,即通過邊鏈路(SL,SideLink)來傳輸數據,為了節能以及提高SL上的數據的發送速率,類似Uu鏈路,在SL上進行信道測量就顯得很有必要,并且在未來的D2D或者車輛到車輛(V2V,Vehicle to Vehicle)的單播場景中,鏈路的自適應數據收發也離不開SL信道的測量。然而目前尚未有有效方法實現SL信道的測量。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信道測量方法和系統、第一通信節點及第二通信節點,能夠實現SL信道的測量,從而實現數據的自適應收發,提高SL上的數據的傳輸效率。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信道測量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節點確定參考信號資源,在所述參考信號資源上發送參考信號;
第一通信節點接收第二通信節點根據所述參考信號獲得的信道測量結果。
可選的,所述第一通信節點確定參考信號資源后,該方法還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節點發送所述參考信號資源的第一指示信息。
可選的,不同所述第一通信節點的參考信號資源不同。
可選的,所述第一通信節點確定參考信號資源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節點確定參考信號資源池中的參考信號資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7632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