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渦輪回收能量的并并聯R式汽車減振器與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075747.1 | 申請日: | 2018-0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8024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19 |
| 發明(設計)人: | 容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F16F9/32 | 分類號: | F16F9/32;F16F9/46;F03B13/00;B60G13/08;B60G15/06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克永 |
| 地址: | 51064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渦輪 并聯 單向閥 液壓油 振蕩 發電機 耗能 汽車減振器 能量回收 渦輪回收 減振器 毛細管 上油倉 雙渦輪 下油倉 調頻 回收 使用壽命 壓縮行程 轉子 輸油口 油口 串聯 伸張 發電 驅動 運轉 | ||
1.一種渦輪回收能量的并并聯R式汽車減振器,包括車架(1)、車軸(7)和液壓缸(3);所述液壓缸(3)的上端通過其活塞桿連接車架(1),液壓缸(3)的下端缸體連接車軸(7);液壓缸(3)內的活塞(5)將液壓缸(3)分為上油倉(4)和下油倉(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倉(4)和下油倉(6)輸油口之間的管路上,自上而下依次連接有調阻段、調頻段、雙渦輪能量回收段;即,調阻段的D油口連接上油倉(4)的A油口,調阻段的C油口連接調頻段的G油口,調頻段的H油口與下油倉(6)的B油口之間的油路上設置雙渦輪能量回收段;
所述雙渦輪能量回收段包括:單向閥V1、單向閥V2、發電機G1、發電機G2、渦輪T1和渦輪T2;
所述下油倉(6)的B油口通過L三通管分別連通渦輪T1的出口和單向閥V2的進口,單向閥V2的出口連通渦輪T2的進口;
所述調頻段的H油口通過K三通管分別連通單向閥V1的進口和渦輪T2的出口,單向閥V1的出口連通渦輪T1的進口;
渦輪T1的傳動軸與發電機G1的轉子連接;
渦輪T2的傳動軸與發電機G2的轉子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渦輪回收能量的并并聯R式汽車減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調阻段包括并聯的四路毛細管,這四路毛細管均串聯有電磁閥;
所述調頻段包括并聯的四路毛細管;這四路毛細管均串聯有電磁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渦輪回收能量的并并聯R式汽車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調頻段的毛細管并聯端為G油口,電磁閥的并聯端為H油口。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渦輪回收能量的并并聯R式汽車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調頻段的四路毛細管長度相等。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渦輪回收能量的并并聯R式汽車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調頻段的四路毛細管的截面積之比是8:4:2:1;即它們的截面積是按照8421的二進制編碼規則來排列的。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渦輪回收能量的并并聯R式汽車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調頻段的四路毛細管中,最小毛細管m1的直徑dm1比調阻段的最大毛細管R8的直徑dR8大一倍以上。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渦輪回收能量的并并聯R式汽車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調阻段和調頻段中的毛細管,均盤成“M”形狀、“S”形狀或者螺旋形狀。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渦輪回收能量的并并聯R式汽車減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調阻段和調頻段中的電磁閥還與控制系統連接;控制系統用于控制各電磁閥的通斷。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渦輪回收能量的并并聯R式汽車減振器,其特征在于:車架(1)與車軸(7)之間設有彈簧(2)。
10.權利要求7所述渦輪回收能量的并并聯R式汽車減振器的能量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伸張行程的振蕩耗能回收步驟:
液壓油由上油倉(4)的A油口依次流經調阻段、調頻段、單向閥V1、渦輪T1進入下油倉(6);
所述液壓油在流經渦輪T1的同時,渦輪T1驅動發電機G1的轉子運轉發電;實現伸張行程的振蕩耗能回收;
壓縮行程的振蕩耗能回收步驟:
液壓油由下油倉(6)的B油口依次流經單向閥V2、渦輪T2、調頻段、調阻段進入上油倉(4);
所述液壓油在流經渦輪T2的同時,渦輪T2驅動發電機G2的轉子運轉發電;實現壓縮行程的振蕩耗能回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75747.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