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盾構進出洞接口處理結構及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074335.6 | 申請日: | 2018-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1915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5 |
| 發明(設計)人: | 王飛;陳海軍;羅勇;向亮;張劍;黃雙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9/14 | 分類號: | E21D9/14;E21D11/10;E21D11/38 |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維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 地址: | 710043***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環梁 盾構進出洞 接口處理 接口處 管片 收口 復雜地質條件 基坑 盾構始發 盾構隧道 接口密封 結構安全 結構體系 密封能力 拼裝管片 平衡穩定 傳統的 內輪廓 深基坑 擾動 襯砌 構建 環周 內襯 內置 拼裝 注漿 防水 承載 拆除 背后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盾構進出洞接口處理結構及其方法,在特殊復雜地質條件下的深基坑內進行盾構始發與接收會存在一定的工程風險,自盾構隧道的內輪廓起環周向外,于管片襯砌和基坑內襯范圍內構建后澆外包環梁,代替傳統的內置環梁結構。本發明為了盡量少的擾動進出洞接口處及周邊,盡量少的拆除接口處已拼裝的管片,采用設置“外包環梁”的形式,充分發揮既有拼裝管片以及背后注漿的承載和密封能力,利用已經平衡穩定的結構體系,在此基礎上設置“外包環梁”,輔助進一步的收口及接口密封處理,確保盾構進出洞處的結構安全與防水可靠。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地下工程建設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盾構進出洞接口處理結構及其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建設和基建工程的不斷發展,隧道及地下工程越來越多。采用盾構法實施的隧道工程,盾構利用車站端部和豎井進行始發及接收的情況也越來越多。
當周邊環境復雜、盾構工作基坑較深、地下水位較高、地層以粉細顆粒狀介質為主時,盾構進出洞處的接口處理也是影響工程質量優劣的重要環節。傳統做法采用拆除或鑿除進出洞接口處最外側一環管片,設置“內置環梁”填補接口處的空缺,但是在特殊復雜的外界條件下,拆除進出洞接口處的管片以及擾動周邊地層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容易破壞既有的體系平衡狀態,嚴重時會誘發向基坑內涌水、涌砂等事故,后期接口處若處置不好還會存在滲漏水等病害進而很難根治處理。因此,對于周邊環境復雜的深基坑,盾構進出洞接口處的處置需要慎重對待,必要時應考慮特殊的、更加穩妥的處理方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盾構進出洞接口處理結構及其方法,可盡量少的拆除管片,盡量少的擾動接口周邊,整體更為穩妥和安全,后期防水功效也更加可靠。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盾構進出洞接口處理結構,其特征在于:
自盾構隧道的內輪廓起環周向外,于管片襯砌和基坑內襯范圍內構建后澆外包環梁。
管片襯砌和基坑內襯之間存在縫隙,后澆外包環梁在該縫隙處設置有環凸,環凸端面緊抵基坑內襯旁側的圍護結構。
后澆外包環梁下方與主體結構底板之間設置有承托基座。
后澆外包環梁與管片襯砌的接觸面處通過管片襯砌內預埋的連接螺栓、預留螺栓接頭和螺母實現固定連接。
后澆外包環梁與管片襯砌的接觸面處通過管片后期植筋實現固定連接;
后澆外包環梁與基坑內襯的接觸面處通過內襯后期植筋實現固定連接。
后澆外包環梁與管片襯砌的接觸面處通過管片襯砌內的管片預留鋼筋和管片端部先期預埋鋼板以及后澆外包環梁內的焊接錨固鋼筋實現焊接連接;
后澆外包環梁與基坑內襯的接觸面處通過基坑內襯內的內襯預留鋼筋和內襯預留鋼板以及后澆外包環梁內的焊接錨固鋼筋實現焊接連接。
后澆外包環梁與管片襯砌的接觸面以及后澆外包環梁與基坑內襯的接觸面處均設置有防水/止水措施。
盾構進出洞接口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根據實施過程中盾構進出洞接口處的管片排布情況,判斷洞口處管片是否拆除:
當接口處管片位于基坑內襯墻體的范圍大于或等于墻體厚度的一半時,該環管片不拆除;當接口處管片位于基坑內襯墻體的范圍小于墻體厚度的一半時,該環管片拆除;
步驟二:確定外包環梁的結構型式:
外包環梁截面為四邊形,沿墻體上先期預留盾構進出孔洞的外周布置,一圈閉合設置;環梁最小邊的厚度不小于400mm,梁體總高度不小于800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7433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