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移動終端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071724.3 | 申請日: | 2018-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9014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17 |
| 發明(設計)人: | 邱孝鈞 | 申請(專利權)人: | 瑞聲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1/36 | 分類號: | H01Q1/36;H01Q1/44;H01Q1/50;H01Q1/24 |
| 代理公司: | 廣東廣和律師事務所 44298 | 代理人: | 陳巍巍 |
| 地址: | 新加坡宏茂橋65***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移動 終端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所述移動終端包括金屬邊框、收容于所述金屬邊框內的中框、電路板及天線模組,所述金屬邊框包括與所述中框形成凈空區域的輻射邊框,所述輻射邊框包括相連接的輻射主體部及第一斷口,所述天線模組包括設于所述輻射主體部的饋電點及設于電路板的射頻饋源和調諧器,饋電點將所述輻射主體部分為第一輻射部和第二輻射部,所述饋電點、所述調諧器和所述射頻饋源依次串聯,所述調諧器將所述第一輻射部產生的諧振調整至第一天線單元的工作頻段,所述第二輻射部和所述第一斷口耦合產生第二天線單元的工作頻段。本發明提供的移動終端的三合一天線占用空間小且高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隨著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制式不斷增多,手機需要支持的頻段也越來越多。同時,消費者對其功能的要求也越來越多,例如在智能手機上配置雙攝像頭已經變成手機市場的主流趨熱,眾多手機廠商均推出擁有雙攝像頭的機型,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攝像需求,但是雙攝像頭占用空間大。再有,為了滿足消費者對手機外觀質感的要求,金屬邊框的機身設計已經廣泛被使用,且還要求大占比的外觀。
綜上,手機上緣的空間都被器件給占用了,手機厚度越來越薄,天線空間越來越小。金屬跟金屬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靠近不利于天線的輻射,在有限的空間內設計天線并使其具有良好的輻射面臨巨大的挑戰。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具有占用空間小且高性能的三合一天線的移動終端。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技術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所述移動終端包括金屬邊框、收容于所述金屬邊框內的中框、疊設于所述中框上的電路板,以及天線模組,所述金屬邊框包括與所述中框連接且與所述中框形成凈空區域的輻射邊框,所述輻射邊框包括輻射主體部及與所述輻射主體部一端連接的第一斷口,所述天線模組包括設于所述輻射主體部的饋電點及設于所述電路板的射頻饋源和調諧器,所述饋電點將所述輻射主體部分為遠離所述第一斷口的第一輻射部和與所述第一斷口連接的第二輻射部,所述饋電點、所述調諧器和所述射頻饋源依次串聯,所述調諧器將所述第一輻射部產生的諧振調整至第一天線單元的工作頻段,所述第二輻射部和所述第一斷口耦合產生第二天線單元的工作頻段。
優選的,所述第一輻射部的長度為17mm,所述第二輻射部的長度為2mm。
優選的,所述輻射主體部包括彎折段、自所述彎折段靠近所述第一斷口的一端延伸的第一直線段及自所述彎折段另一端延伸且與所述第一直線段對稱設置的第二直線段,所述第一直線段、所述彎折段和所述第二直線段依次連接,所述饋電點設于所述彎折段和所述第一直線段的連接處。
優選的,所述調諧器包括依次串聯的第一電容、第一電感和第二電容,所述第一電容為0.5pf,所述第一電感為10nH,所述第二電容為0.6pf。
優選的,所述天線模組還包括設于所述彎折段和所述第二直線段連接處的饋地點及一端和所述饋地點電連接且另一端接地的第二電感,所述第二電感為2.0nH,所述第二電感用于對所述第一天線單元的諧振進行微調。
優選的,所述第一天線單元為GPS天線和WIFI-2.4G天線,所述第二天線單元為WIFI-5.0G天線。
優選的,所述金屬邊框還包括與所述輻射邊框關于所述中框長度方向中軸線對稱設置的對稱框、連接所述輻射邊框和所述對稱框的頂板、與所述第一斷口遠離所述彎折段一端連接的第一手持部及與所述第一手持部相對設置的第二手持部,所述對稱框包括與所述第一斷口對稱設置的第二斷口,所述第一斷口和所述第二斷口內采用非導電材料填充。
優選的,所述中框包括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手持部和所述第二手持部連接的主體部及自所述主體部朝所述頂板延伸且與所述頂板連接的延伸部,所述移動終端還包括設置于所述延伸部上的雙攝像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瑞聲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未經瑞聲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7172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