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棉籽脫絨的工藝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067231.2 | 申請日: | 2018-0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751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28 |
| 發明(設計)人: | 高金玉 | 申請(專利權)人: | 鹽城市大豐區金一品棉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C1/00 | 分類號: | A01C1/00 |
| 代理公司: | 蘇州創策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322 | 代理人: | 周錦全 |
| 地址: | 224162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棉籽 脫絨 酸性處理液 二次中和 堿性溶液 棉籽脫絨 噴灑 清洗 中和 節約生產成本 棉花種子 脫絨設備 消耗量 短絨 硫酸 噴淋 松散 | ||
一種棉籽脫絨的工藝方法,屬于棉花種子的處理技術領域。將帶有短絨的棉籽通過脫絨設備進行初次脫絨處理,脫絨處理掉在棉籽上的松散的長短絨;將初次脫絨后的棉籽用酸性處理液進行噴淋處理,使酸性處理液均勻的噴灑在初次脫絨后的棉籽上;將噴灑酸性處理液的棉籽進行干燥,干燥一段時間后,用堿性溶液進行中和;對中和后的棉籽進行清洗,清洗完畢后再用堿性溶液進行二次中和,即可獲得脫絨后的棉籽。通過酸性處理液能夠降低硫酸的消耗量,節約生產成本,并通過二次中和,能夠保護環境。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棉花種子的處理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棉籽脫絨的工藝方法。
背景技術
棉花是重要的經濟作物,棉花種子的加工是棉花種植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收獲的籽棉經過扎花工序,棉絨和棉籽分離,扎過的棉籽一般帶有6-7mm的短絨,這種帶絨棉籽不能直接作種子用,通常要經過脫絨處理。
目前,棉籽脫絨工藝方法是:帶短絨棉籽噴淋稀硫酸拌勻,接著進入離心機、甩干,同時回收酸液,甩干后的棉籽進入烘干室,烘干后的酸蝕棉籽,其表面的短絨已經被碳化,這時進入摩擦裝置,棉籽上碳化后的棉短絨被打磨掉,棉籽經過清選被分離出來,清選常采用風選或篩選,獲得可以作種子的棉籽。上述工藝方法的缺陷是:消耗的酸液過多,產生的廢棄物不利于環保。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棉籽脫絨的工藝方法。
本發明要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設計一種棉籽脫絨的工藝方法,按照下述步驟依次進行:
步驟一、將帶有短絨的棉籽通過脫絨設備進行初次脫絨處理,脫絨處理掉在棉籽上的松散的長短絨;
步驟二:將初次脫絨后的棉籽用酸性處理液進行噴淋處理,使酸性處理液均勻的噴灑在初次脫絨后的棉籽上;
步驟三、將噴灑酸性處理液的棉籽進行干燥,干燥一段時間后,用堿性溶液進行中和;
步驟四、對中和后的棉籽進行清洗,清洗完畢后再用堿性溶液進行二次中和,即可獲得脫絨后的棉籽。
優選的,步驟二中所述的酸性處理液的原料包括硫酸、磷酸、醋酸、檸檬酸、亞硫酸氫鈉、疏基苯并噻唑、聚丙烯酰胺、十二烷基苯磺酸鈉。
優選的,上述原料按重量份為:
硫酸 20-30份
磷酸 10-15份
醋酸 10-20份
檸檬酸 5-10份
亞硫酸氫鈉 5-15份
疏基苯并噻唑 15-20份
聚丙烯酰胺 10-20份
十二烷基苯磺酸鈉 10-15份。
優選的,上述原料按重量份為:
硫酸 25份
磷酸 13份
醋酸 15份
檸檬酸 7份
亞硫酸氫鈉 10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鹽城市大豐區金一品棉業有限公司,未經鹽城市大豐區金一品棉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6723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辣椒種子播種前處理方法
- 下一篇:一種促進白頭翁種子萌發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