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納米銀顆粒廢液的回收利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064851.0 | 申請日: | 2018-0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8064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18 |
| 發明(設計)人: | 雷震;陳昌協;余雪玲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納金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F9/04 | 分類號: | B22F9/04;C22B7/00;C22B11/02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越秀區哲力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劉興彬;羅晶 |
| 地址: | 519080 廣東省珠海市唐家灣鎮大***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納米 顆粒 廢液 回收 利用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納米銀顆粒廢液的回收利用方法,包括:收集廢液步驟:將納米銀顆粒原液進行離心處理,倒掉上層澄清液,收集中、底層渾濁的液體,得到廢液;攪拌步驟:將廢液攪拌均勻,計算出廢液中的銀的含量;反應步驟:將廢液置于通風櫥中,邊攪拌邊加入濃度為5%的氨水,加完氨水后進行攪拌,然后靜置得到反應液;離心步驟:將反應液進行離心得到離心液;烘干步驟:將離心液進行烘干得到銀塊;研磨步驟:將銀塊進行研磨粉碎處理,得到微米銀顆粒。本發明能夠簡便有效的對納米銀顆粒廢液中的銀進行回收利用,減少銀的浪費,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同時大大降低了過氧化氫等氧化劑的使用量,具有回收率高、成本低及操作方便的特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資源的回收利用方法,具體涉及一種納米銀顆粒廢液的回收利用方法。
背景技術
納米銀顆粒廢液的回收利用是指對納米銀顆粒在提純、提取等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的廢液進行一定的處理后,回收廢液中的主要成分—納米銀顆粒。經處理后的納米銀聚成微米及以上粒徑的不規則團聚物,回收得到的銀塊再經過研磨粉碎成微米銀顆粒。微米銀顆粒是其顆粒直徑處在微米級別的銀顆粒,具有持久的抗菌效果,適用于個人護理,醫用,藥用和動物健康產品等領域。
我們知道納米材料科技的快速發展和在各領域上的廣泛應用,但也不可避免的會有許多納米材料被釋放到環境中,比如制備納米材料時的廢液,然后通過食物鏈富集在生物體內,產生毒性作用。目前全世界對納米材料的使用中,其中納米銀的使用量為最高,相應的其在工廠和實驗室制備時產生的廢液就會較大。有關研究表明Ag+在環境中的背景濃度極低,在自然水體中的濃度范圍僅達到0.03~500ng·L-1,但是Ag+在環境中具有持久性和生物積累效應,對水生生物有很強的毒性,如一些微型浮游植物在受50~100ng·L-1的Ag污染后,其生殖能力受到抑制。而制備AgNPs的廢液中往往Ag的含量高達1~4g·L-1,如果被排放到環境中造成的影響將無法預計,所以本發明對納米銀顆粒的回收是很有必要的。Choi等的研究表明AgNPs能夠抑制硝化細菌的生長,在1mg·L-1的濃度下,AgNPs對自養硝化細菌的呼吸抑制率高達約86%;Miao等通過研究證明人工合成的AgNPs嚴重抑制海洋硅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的細胞生長、光合作用以及葉綠素合成;Jang等將鯉魚在(0.62±0.12)mg/L的納米銀懸浮液中暴露7d,發現銀分布在魚不同器官的量從大到小為肝臟、魚鰓、胃腸道、骨骼肌、腦部、血液;凈化2周之后,肝臟、魚鰓和胃腸道部位的銀濃度仍然較高。而存在魚體內的AgNPs會進一步抑制魚體內某些酶的活性,干擾正常的離子調節和神經調節,甚至致使魚胚胎畸形,降低胚胎的存活率等。然后這些魚通過食物鏈的傳遞、生物富集等,被我們人類食用后便會富集在人體內從而產生一系列毒性作用。有研究表明納米銀顆粒粒徑在20~80nm時毒性效應主要由其溶解釋放的銀離子引起,而粒徑較小如10nm時與銀離子相比更容易被生物體利用,毒性效應更大。而目前國內外納米銀顆粒的制備過程中,廢液中殘留下來的納米銀顆粒主要是30nm以下的,因為在目前的技術中對30nm以下的納米銀顆粒的分離提純等仍比較困難。所以用本發明的方法使這些較小的納米銀顆粒團聚成較大的團聚物從而降低其在廢液中的含量是很有必要的。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納米銀顆粒廢液的回收利用方法,它能夠簡便有效的對納米銀顆粒廢液中的銀進行回收利用,減少銀的浪費,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同時大大降低了過氧化氫等氧化劑的使用量,具有回收率高、成本低及操作方便的特點。
本發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納米銀顆粒廢液的回收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集廢液步驟:將納米銀顆粒原液在4000-7000r/mind的離心機中進行30-60min的離心處理,此時離心液中會出現較明顯的分層現象,倒掉上層透明液,收集底層渾濁的液體,即為廢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納金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珠海納金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6485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