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合成革用可拋光水性聚氨酯的制備方法及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064734.4 | 申請日: | 2018-0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8669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22 |
| 發明(設計)人: | 馬興元;劉帥;趙昭;丁博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8G18/66 | 分類號: | C08G18/66;C08G18/44;C08G18/34;C08G18/32;C08G18/08;C08L75/04;D06N3/00;D06N3/14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安彥彥 |
| 地址: | 710021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合成革 拋光 水性 聚氨酯 制備 方法 應用 | ||
一種合成革用可拋光水性聚氨酯的制備方法及應用以重量份數計,將聚碳酸酯二醇35~45份、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18~20份、三乙胺2~4份加入反應釜中、加熱下反應后加入二羥甲基丙酸2~4份、1,4?丁二醇0.8~1.5份以及三乙胺2~4份,加熱下反應后降溫后加入水解明膠溶液90~120份,攪拌乳化30~60min,得到可拋光性水性聚氨酯。水解明膠本身來此于天然皮革,采用水解明膠改性聚碳酸酯型水性聚氨酯,經過表面處理和拋光后,合成革表面的真皮感很強,本發明的制備方法清潔環保,能夠解決目前溶劑型表面處理技術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得到的合成革沒有任何氣味,在沙發,家居內飾和汽車內飾應用中具有明顯的優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合成革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合成革用可拋光水性聚氨酯的制備方法及應用。
背景技術
合成革是模擬天然皮革的組織結構和使用性能,并可作為天然皮革代用品的復合材料。通常以無紡布模擬網狀層,以微孔聚氨酯涂層模擬粒面層,所得到的合成革正、反面都與皮革十分相似,并具有一定的透氣性,比普通人造革更接近天然皮革,廣泛用于制作鞋、靴、箱包和球類等。
合成革表面發亮,有很強的塑感,為了使合成革的外觀和手感更加接近于天然皮革,通常會對其表面進行拋光和改善手感的處理,以得到柔和的光澤和類似天然皮革的手感。
而目前使用較多的合成革表面處理劑多為溶劑型體系,而常規的回收率只有90%,排放到大氣中的有機溶劑對人體和環境有很大的危害,同時溶劑在產品中的殘留會導致產品安全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開發用合成革水性拋光表面處理劑以替代溶劑型處理劑是目前技術開發的主要途徑,產品以水性聚氨酯為主,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問題:其一,水性聚氨酯的耐溫性不好,經過表面處理以后難以打光;其二,打光后光澤不足,真皮感不強。
發明內容
基于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合成革用可拋光水性聚氨酯的制備方法及應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合成革用可拋光水性聚氨酯的制備方法,以重量份數計,將聚碳酸酯二醇35~45份、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18~20份、三乙胺2~4份加入反應釜中、加熱下反應100~120min,再加入二羥甲基丙酸2~4份、1,4-丁二醇0.8~1.5份以及三乙胺2~4份,加熱下反應60~90min,然后降溫后加入水解明膠溶液90~120份,攪拌乳化30~60min,得到可拋光性水性聚氨酯。
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在于,聚碳酸酯二醇使用前進行真空脫水。
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在于,聚碳酸酯二醇的相對分子量為2000。
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在于,聚碳酸酯二醇的型號為聚碳酸酯二醇PC12、聚碳酸酯二醇PC22或聚碳酸酯二醇UH-CARB200。
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在于,加熱的溫度均為85~90℃。
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在于,降溫到30~40℃。
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水解明膠溶液通過以下過程制得:以重量份數計,將10份明膠溶解在80~90份、溫度為70~80℃的熱水中,然后降溫到40℃,加入0.1~0.2份的胰酶,水解20min,然后升溫到70~80℃處理5min,最后降至室溫,得到水解明膠溶液。
一種合成革用可拋光水性聚氨酯的應用,采用表面印刷機將合成革用可拋光水性聚氨酯在革面印刷,控制涂布量為50~80g/m2,然后烘干,再采用拋光機拋光。
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在于,烘干的溫度為120~130℃。
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拋光機的拋光輪的轉速為1300~1500r/min。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科技大學,未經陜西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6473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