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高層建筑地下車庫汽車坡道一次性整體澆筑施工工藝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810060905.6 | 申請日: | 2018-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6055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03 |
| 發(fā)明(設計)人: | 譚國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十七冶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29/045 | 分類號: | E02D29/045;E02D29/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智則銘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73 | 代理人: | 陳向敏 |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地下車庫 汽車坡道 高層建筑 一次性整體澆筑 汽車出入口 施工工藝 坡道 混凝土澆筑 結構自防水 滲水現(xiàn)象 施工過程 整個結構 次接頭 施工縫 清洗 施工 保證 | ||
本發(fā)明提供高層建筑地下車庫汽車坡道一次性整體澆筑施工工藝方法,在汽車出入口坡道施工過程中,確保地下車庫與汽車出入口坡道之間,不留設任何施工縫,從而保證混凝土澆筑的連續(xù)性,實現(xiàn)了整個結構體系的完整性,最終達到結構自防水的最佳效果,目的在于解決高層建筑地下車庫汽車坡道的二次接頭施工后清理困難,且容易引發(fā)因清洗不到位而出現(xiàn)滲水現(xiàn)象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建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高層建筑地下車庫汽車坡道一次性整體澆筑施工工藝方法。
背景技術
在高層建筑地下車庫汽車坡道長期施工實踐中,往往總是先施工完地下車庫底板、墻板、頂板后,再施工地下車庫汽車出入口坡道。常規(guī)方法是:在汽車坡道與地下車庫接頭處留設一道二次施工接頭縫,即采取止水鋼板剛性連接,或采取橡膠止水帶柔性連接。為了保險起見,同時采取止水鋼板和橡膠止水帶并用,剛柔并濟起止水防收縮開裂作用。無論采取哪種接頭方法,在二次接頭時,清理鑿除殘留混凝土渣子、排水、清洗干凈等都十分困難。并且耗時、耗工、延誤工期,其結果是:只要稍有疏忽,就會因清洗不到位而出現(xiàn)或多或少的滲漏水現(xiàn)象,事后補救而無法達到理想的使用效果。故此,只有發(fā)明一種簡便有效的、一次性整體混凝土澆筑的施工技術方法,以確保地下車庫與汽車坡道結構的完整性,而不產生二次施工接頭縫,最終到達結構自防水目的,確保結構質量。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提供高層建筑地下車庫汽車坡道一次性整體澆筑施工工藝方法,目的在于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高層建筑地下車庫汽車坡道的二次接頭施工后清理困難,且容易引發(fā)因清洗不到位而出現(xiàn)滲水現(xiàn)象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高層建筑地下車庫汽車坡道一次性整體澆筑施工工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在地下車庫底板及汽車坡道出入口坡道墻板之間350㎜處設止水鋼板,混凝土澆筑完畢后,開始綁扎汽車坡道出入口坡道墻板鋼筋,支汽車坡道出入口坡道墻板內模,砌一次性外墻板磚胎膜,并使其與汽車出入口坡道底板的墊層平齊;在對一次性外墻板磚胎膜施工的同時,安裝螺栓拉桿。
步驟二,一次性墻板磚胎膜砌筑至與汽車出入口坡道底板的墊層平齊時,分層土方回填,分層夯實,壓實密度達到94%以上,當土方填至墊層底面時,找平壓實,并及時封住汽車出入口坡道底板的墊層,綁扎底板鋼筋,支上部汽車坡道出入口坡道墻板的內外模板至頂端位置。
步驟三,鋼筋模板檢查驗收隱蔽合格后,及時一次性澆筑汽車坡道出入口坡道墻板、汽車出入口坡道底板、墊層,不留設任何施工縫,確保了汽車坡道出入口坡道墻板和汽車出入口坡道底板混凝土澆筑的連續(xù)性,則保證了整個結構體系的完整性,以致達到了結構自防水的目的。
優(yōu)選的,所述螺栓拉桿為直徑14mm兩頭帶絲扣的螺栓拉桿。
優(yōu)選的,所述分層土方回填的壓實密度不小于94%。
優(yōu)選的,在對螺栓拉桿進行安裝時,所述螺栓拉桿的水平間距為600mm,垂直間距為500mm。
所述墊層為混凝土墊層。
從以上技術方案可以看出,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技術效果:
1)一次性連續(xù)澆筑墻板、底板,使之連成一體,結構完好,無任何施工縫,從而達到自防水目的。
2)安裝螺栓拉桿可以在進行填土作業(yè)時防止磚胎膜被擠塌。
本發(fā)明針對現(xiàn)有常規(guī)的留設二次接頭施工縫的施工技術方法的缺陷和不足,而采取的一種一次性整體混凝土澆筑的施工技術方法,從而減少施工接頭次數(shù),保證了結構的完整性,提高了施工效率,縮短了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克服了二次接頭縫滲水漏水的質量頑癥。
附圖說明
圖1出示了本發(fā)明的正視圖;
圖2出示了本分明的俯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十七冶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十七冶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6090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