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3D影像的數據處理方法及終端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057421.6 | 申請日: | 2018-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9086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29 |
| 發明(設計)人: | 吳躍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盎銳(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T3/00 | 分類號: | G06T3/00;G06T19/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義律師事務所 31304 | 代理人: | 劉峰 |
| 地址: | 201703 上海市青***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數據處理 編輯指令 終端 操作記錄 用戶歷史 用戶體驗 圖片 便利 | ||
1.一種3D影像的數據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數據處理方法包括:
根據用戶歷史操作記錄生成一編輯指令;
獲取一頭像的3D模型;
根據所述編輯指令修改所述3D模型;
通過修改后的所述3D模型生成一2D圖片。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據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編輯指令包括:
檢測3D模型上頭像的五官位置;
在3D模型上添加至少一遮擋件;
所述遮擋件通過所述五官位置進行定位;
分離所述遮擋件的像素層和模型層,將像素層貼附在3D模型的預設位置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據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編輯指令包括:
對所述3D模型的像素層上的像素做美顏處理。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數據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所述3D模型的像素層做美顏處理包括:
識別所述3D模型的模型層上的凸起區域及凹陷區域;
當所述凸起區域的凸起峰值大于預設值時,將凸起區域中的模型點向凸起的底部方向移動,當所述凹陷區域的凹陷峰值大于預設值時,將凹陷區域中的模型點向凹陷的頂部方向移動;
將做過美顏處理的像素層結合至所述模型層;
和/或,
在3D模型的模型層上獲取一目標模型點;
所述根據指令將所述目標模型點向指定方向移動一設定距離;
將目標模型點周圍的模型點向所述指定方向移動調整距離,每一模型點的調整距離大小與模型點到目標模型點的距離成反比,所述調整距離小于所述設定距離;
將做過美顏處理的像素層結合至所述模型層。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據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所述編輯指令修改所述3D模型;
根據所述編輯指令修改所述3D模型;
將所述編輯指令分解為若干子編輯指令,每一子編輯指令對應一編輯選項;
輸出全部編輯選項;
用戶通過編輯選項調節子編輯指令并調節后的子編輯指令生成一目標編輯指令;
根據所述目標編輯指令修改所述3D模型。
6.一種3D影像的數據處理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數據處理終端包括一執行模塊、一獲取模塊、一修改模塊以及一生成模塊,
所述執行模塊用于根據用戶歷史操作記錄生成一編輯指令;
所述獲取模塊用于獲取一頭像的3D模型;
所述修改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編輯指令修改所述3D模型;
所述生成模塊用于通過修改后的所述3D模型生成一2D圖片。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數據處理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數據處理終端還包括一檢測模塊、一添加模塊、一定位模塊、一分離模塊以及一貼附模塊,
所述檢測模塊用于檢測3D模型上頭像的五官位置;
所述添加模塊用于在3D模型上添加至少一遮擋件;
所述定位模塊用于將所述遮擋件通過所述五官位置進行定位;
所述分離模塊用于分離所述遮擋件的像素層和模型層;
所述貼附模塊用于將像素層貼附在3D模型的預設位置上。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數據處理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數據處理終端還包括一處理模塊,
所述處理模塊用于對所述3D模型的像素層上的像素做美顏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盎銳(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盎銳(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57421.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