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預測模型串聯校正并聯耦合的可再生能源出力預測計算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057009.4 | 申請日: | 2018-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3341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9 |
| 發明(設計)人: | 趙書強;方宇晨;李志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北電力大學(保定) |
| 主分類號: | H02J3/38 | 分類號: | H02J3/3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71003 河北***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校正 并聯耦合 預測模型 預測 無跡卡爾曼濾波 經驗模式分解 預測計算 預測結果 出力 串聯 最小二乘法 電力系統 時間序列 校正結果 預測技術 風電 權重 放大 更新 | ||
1.一種多預測模型串聯校正并聯耦合的可再生能源出力預測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采用多種基本預測模型對可再生能源進行出力預測;
步驟(2)對基本預測模型所得非線性非平穩的預測結果采用經驗模式分解得到多組平穩的時間序列;
步驟(3)所得多組平穩時間序列作為輸入,采用無跡卡爾曼濾波進行更新校正,將更新校正結果串聯相加得到校正值;
步驟(4)運用最小二乘法對所得多個預測模型的校正值進行并聯耦合,得到最終的可再生能源出力預測值。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采用多種基本預測模型對可再生能源出力進行預測,其基本預測模型可以是自回歸求和滑動平均模型(Auto Regressive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BP神經網絡模型、支持向量機(Support VectorMachine,SVM)模型和灰色模型等具有預測功能的模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本征模態函數IMF包含以下兩方面特征:
1)在整個信號上,極值點的個數和過零點的個數相差不大于1;
2)在任意點處,上、下包絡線(上、下包絡線分別由源數據的極大值和極小值組成)的均值為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對基本預測模型所得非線性非平穩的預測結果采用經驗模式分解得到多組平穩的時間序列,其包括以下步驟:
1)找到原時間序列y(t)的所有極大值點,通過三次樣條函數擬合出極大值包絡線e+(t);同理,找到原時間序列y(t)的所有極小值點,通過三次樣條函數擬合出信號的極小值包絡線e-(t)。上下包絡線的均值作為原信號的均值包絡m1(t):
2)將原時間序列減去m1(t)就得到一個去掉低頻的新信號得到:
一般不是一個平穩的時間序列,不滿足本征模態函數的定義的兩個條件,重復上述過程,假定經過k次之后滿足本征模態函數的定義,則原時間序列y(t)的一階本征模態函數分量為:
3)用原時間序列y(t)減去c1(t),得到一個去掉高頻成分的新序列r1(t),則:
r1(t)=y(t)-c1(t)
4)對r1(t)重復得到c1(t)的過程,得到第二個本征模態函數分量c2(t),如此反復進行,一直到第n階本征模態函數分量cn(t)或其余rn(t)小于預設值;或當殘余分量rn(t)是單調函數或常量時,經驗模式分解過程停止。
5)y(t)經過經驗模式分解得到:
式中rn(t)為趨勢項,代表序列的平均趨勢或均值。y(t)經過經驗模式分解后得到了n各頻率從高到低的本征模態函數IMF。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北電力大學(保定),未經華北電力大學(保定)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57009.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