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采用量子點發光的液晶顯示屏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055432.0 | 申請日: | 2018-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59435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28 |
| 發明(設計)人: | 何建文;王艷卿 | 申請(專利權)人: | 精電(河源)顯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357 | 分類號: | G02F1/13357;G02F1/1339;H01L51/5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700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光板 量子點材料 量子點 液晶盒 量子 電極 隔離板 密封框 電子傳輸層 空穴傳輸層 液晶顯示屏 面偏光片 發光層 增亮膜 發光 底偏光片 電致發光 短路現象 偏光片 堆疊 延伸 | ||
1.一種采用量子點發光的液晶顯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偏光片、液晶盒、底偏光片和量子點發光板,所述面偏光片設置在液晶盒的上方,量子點發光板設置在液晶盒的下方,所述量子點發光板與液晶盒之間設置有底偏光片;所述量子點發光板包括密封框、增亮膜和量子點材料層,所述量子點材料層設置在密封框內,所述密封框內通入惰性氣體,密封框的上方設置有增亮膜;所述量子點材料層包括有AI電極、電子傳輸層、量子點發光層、空穴傳輸層、ITO電極和PET基板,所述PET基板上設置有豎直向上的隔離板,所述隔離板的左側和右側分別設置有ITO電極,隔離板左側的ITO電極上從上往下依次堆疊有AI電極、電子傳輸層、量子點發光層和空穴傳輸層,所述AI電極的一端延伸并與隔離板右側的ITO電極相連,起陰極的作用,AI電極和左側ITO電極在垂直方向上的交互部分為量子點材料層的活性區域;左側和右側的ITO電極分別夾有金屬夾,為量子點發光層提供電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量子點發光的液晶顯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框內側還涂覆有隔氧阻水的SiO2涂層。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量子點發光的液晶顯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增亮膜包括一層反射式偏光增亮膜(DBEF)和一層超微距多晶體結構增亮膜(BEF),所述反射式偏光增亮膜(DBEF)和超微距多晶體結構增亮膜(BEF)依次設置在密封框上方;所述反射式偏光增亮膜(DBEF)的透光軸與底偏光片的透光軸互相平行。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量子點發光的液晶顯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盒包括面玻璃基板、液晶層和底玻璃基板,所述面偏光片貼附在面玻璃基板的上方,所述面偏光片包括防反射涂層、防眩光涂層、三醋酸纖維素(TAC)和聚乙烯醇(PVA);所述防反射涂層和防眩光涂層涂覆依次在上層三醋酸纖維素(TAC)的上表面,聚乙烯醇(PVA)位于兩層三醋酸纖維素(TAC)之間;所述面玻璃基板的內側面設置有彩色濾光膜;在底玻璃基板的內側面設置有像素電極;所述液晶層設置于彩色濾光膜和像素電極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量子點發光的液晶顯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電極設置為水平橫向柵條狀結構,像素電極的柵條排列方向與液晶盒中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一致。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量子點發光的液晶顯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濾光膜采用低延遲量設計,延遲量設計值設置為小于3nm;所述液晶層的延遲量設置為300~370n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量子點發光的液晶顯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偏光片包括三醋酸纖維素(TAC),聚乙烯醇(PVA),光學補償膜;其中聚乙烯醇(PVA)位于兩層三醋酸纖維素(TAC)之間,光學補償膜位于三醋酸纖維素(TAC)和底玻璃基板之間。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采用量子點發光的液晶顯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學補償膜的光學補償值設置為270nm,光學補償膜z軸方向折射率設置為Nz=0.5。
9.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采用量子點發光的液晶顯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偏光片的吸光軸與像素電極的方向成小于45°角,并與非通電情況下的液晶分子的長軸方向平行;所述底偏光片的吸光軸與像素電極的方向成大于45°角,并與非通電情況下的液晶分子的長軸方向垂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精電(河源)顯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精電(河源)顯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55432.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背光模塊及其面光源組件
- 下一篇:發光模塊的制造方法以及發光模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