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膠囊內窺鏡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055019.4 | 申請日: | 2018-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2106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10-27 |
| 發明(設計)人: | 王斯建;常青;李敬;馮哲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中安易勝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23/24 | 分類號: | G02B23/24;A61B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合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53 | 代理人: | 李非非 |
| 地址: | 710000 陜西省西安市***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膠囊 內窺鏡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膠囊內窺鏡,該膠囊內窺鏡從物側至像側依次包括同軸設置的透明頂罩以及透鏡組,其中:所述透明頂罩具有負光焦度,其中,所述透明頂罩的第一物側面在近軸區域是第一凸面,所述透明頂罩的第一像側面在近軸區域是第一凹面,所述第一凸面和所述第一凹面均為球面。本發明所提供的膠囊內窺鏡具有尺寸小、視場大、分辨率高、色彩豐富、可見光與近紅外光雙波段成像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膠囊內窺鏡。
背景技術
為探測人體胃、腸等內腔組織病變,早期最為常見的方式是采用諸如胃鏡、腸鏡等插入式內鏡儀器進行測量。由于插入式內鏡儀器工作時其拍攝組件需要通過咽喉等部位強制性到達患者體內,因此導致這種儀器的使用體驗非常差,使得很多耐受性差、年老體弱或病情嚴重的患者對其望而卻步。隨著科技的發展出現了小型化的膠囊內窺鏡,這種膠囊內窺鏡通過口服的方式即可進入患者體內。膠囊內窺鏡進入患者體內后,消化道的蠕動使膠囊內窺鏡在消化道內運動,運動的同時膠囊內窺鏡采集圖像并將圖像傳輸至患者體外的圖像顯示設備,供醫務人員實時了解患消化道中的情況。最終膠囊內窺鏡從患者體內排出。
現有的膠囊內窺鏡雖然為患者帶來了更好的使用體驗,但是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
第一、在現有技術中,膠囊內窺鏡的透明頂罩(通常采用半球形設計)僅僅起到密封作用,且與膠囊內窺鏡中作為鏡頭的透鏡組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這無形中就造成了膠囊內窺鏡在軸向尺寸上的浪費,從而導致膠囊內窺鏡的尺寸比較大,為患者的吞咽帶來一定的不便。
第二、現有的膠囊內窺鏡普遍存在視場范圍較小的缺點。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膠囊內窺鏡其視場范圍在100°以內,只有一小部分膠囊內窺鏡的視場范圍可以達到120°。針對于視場范圍可以達到120°的這一小部分膠囊內窺鏡來說,其透鏡組通常需要三片或三片以上的非球面透鏡來實現,這就使得透鏡組往往具有較大的尺寸以及較高的成本,進而對膠囊內窺鏡的尺寸和成本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第三、現有的膠囊內窺鏡普遍存在分辨率不高、色彩不夠豐富的缺點,在人體內腔大體呈暗粉色、血液滲透與病變組織大體呈紅色或者黑色的背景下,膠囊內窺鏡采集到的圖像往往辨別困難,因此需要圖像處理的介入才能很好地對膠囊內窺鏡采集到的圖像進行辨別,這無疑會增加后期處理的復雜度,從而導致膠囊內窺鏡結構復雜度的增加,進而給膠囊內窺鏡小型化設計增大了難度。
第四、現有的膠囊內窺鏡僅能實現可見光的成像,而可見光只適用于觀測人體內腔的表層而無法很好地觀測組織及血液的內部病變,也就是說,使用現有的膠囊內窺鏡存在無法及時發現組織及血液內部病變的可能。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膠囊內窺鏡,該膠囊內窺鏡從物側至像側依次包括同軸設置的透明頂罩以及透鏡組,其中:
所述透明頂罩具有負光焦度,其中,所述透明頂罩的第一物側面在近軸區域是第一凸面,所述透明頂罩的第一像側面在近軸區域是第一凹面,所述第一凸面和所述第一凹面均為球面。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該膠囊內窺鏡中,所述第一凸面的曲率半徑的范圍是3.5mm至20mm,所述第一凹面的曲率半徑的范圍是0.39mm至0.45mm。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該膠囊內窺鏡中,所述第一凸面和所述第一凹面的表面粗糙度小于所述第一物側面和所述第一像側面中其他區域的表面粗糙度。
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個方面,該膠囊內窺鏡中,所述透鏡組從物側至像側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鏡和具有負光焦度第二透鏡。
根據本發明的又一個方面,該膠囊內窺鏡中,所述第一透鏡的光焦度的范圍是1.25至2.08,所述第二透鏡的光焦度的范圍是-1.43至-1.1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中安易勝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西安中安易勝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5501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