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可折疊顯示屏的顯示調整方法及顯示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054324.1 | 申請日: | 2018-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9680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13 |
| 發明(設計)人: | 王鋼;黨鵬樂;錢蓉暉;夏賢旭;陳嵐;王微 | 申請(專利權)人: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14 | 分類號: | G06F3/14;G06F3/0481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智云 |
| 地址: | 0655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可折疊 顯示屏 顯示 調整 方法 顯示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折疊顯示屏的顯示調整方法及顯示裝置,在可折疊顯示屏被折疊時,可以在主屏幕上創建能夠操作被主屏幕遮擋的其余子屏幕的快捷操作方式,方便用戶使用,同時避免折疊時直接將被遮擋的其余子屏幕上的所有顯示對象直接移動到主屏幕上而造成的主屏幕凌亂的問題,提高主屏幕顯示的整潔度;此外,在被折疊后的可折疊顯示屏被展開時,可以根據當前的展開和折疊情況重新定義主屏幕,將展開的子屏幕上的顯示對象有序的顯示出來,同時在所述新的主屏幕上保留或重新創建能夠操作仍被新的主屏幕遮擋的其余子屏幕的快捷操作方式,從而可以在被折疊后的可折疊顯示屏被展開時也能對主屏幕上的顯示畫面進行整理。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可折疊顯示屏的顯示調整方法及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手機、平板電腦、智能穿戴設備等移動終端越來越普及,移動終端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們對于移動終端的要求越來越高??烧郫B的顯示屏(即折疊屏幕)作為移動終端中一種較為先進的顯示技術,可以在折疊狀態和展開狀態之間進行切換,從而使移動終端既能夠利于攜帶,又能夠具有大尺寸屏幕的觀看效果。
可折疊的顯示屏的顯示桌面上可以顯示安裝的應用程序的桌面圖標,用戶可以通過對桌面圖標進行操作來開啟響應的應用程序。目前,可折疊的顯示屏顯示桌面圖標方法,一種是無論折疊狀態和展開狀態,均保持各個桌面圖標的位置不動,這種情況下,被折疊起來的圖標需要待顯示屏展開后才能再次操作,造成一定的操作困擾;另一種是根據折疊狀態還是展開狀態,將所有桌面圖標自動移動到一個用戶能夠直接看到的子屏幕上,即實現單屏匯總顯示,由此,很容易造成桌面圖標凌亂,用戶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才能找到想要操作的桌面圖標,非常不便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折疊顯示屏的顯示調整方法及顯示裝置,能夠根據顯示屏的折疊和展開狀態對顯示對象進行規律、有序的調整,保證顯示屏顯示面的整齊。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折疊顯示屏的顯示調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一可折疊顯示屏被折疊出多個子屏幕時,選擇至少一個所述子屏幕作為主屏幕;以及
在所述主屏幕上創建能夠操作其余子屏幕的快捷操作方式。
可選的,在一可折疊顯示屏被折疊出多個子屏幕時,選擇至少一個所述子屏幕作為主屏幕的步驟包括:
在一可折疊顯示屏沿至少一條折疊線被折疊時,獲取相應的折疊信息;
依據所述折疊信息確定所述可折疊顯示屏被折疊出的各個子屏幕,并根據所述可折疊顯示屏上的各個顯示對象在各個子屏幕上的位置分配到相應的子屏幕上,其中,展向用戶的子屏幕定義為用于當前顯示的主屏幕,其余的子屏幕處于被所述主屏幕遮擋的折疊狀態。
可選的,根據所述可折疊顯示屏上的各個顯示對象在各個子屏幕上的位置分配到相應的子屏幕上時,當某折疊線穿過一個顯示對象時,根據所述顯示對象在所述折疊線兩側的面積大小,將所述顯示對象歸屬至面積大一側的子屏幕。
可選的,在所述主屏幕上創建的能夠操作其余子屏幕的快捷操作方式為能夠操作相應的子屏幕上的所有顯示對象的快捷操作方式。
可選的,在所述主屏幕上創建與各個處于所述折疊狀態的子屏幕一一對應的文件夾作為所述快捷操作方式,所述文件夾中的內容對應相應的處于所述折疊狀態的子屏幕上的所有顯示對象。
可選的,所述文件夾以列表的方式或卡片層疊的方式顯示對應的子屏幕上的所有顯示對象;或者,所述文件夾以縮小顯示對應的子屏幕上的所有顯示對象的形式來顯示對應的子屏幕上的所有顯示對象,所述文件夾中各個顯示對象的排布與對應的子屏幕上的各個顯示對象的排布完全相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5432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