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抗濕滑安全輪胎胎面膠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040778.3 | 申請日: | 2018-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9216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23 |
| 發明(設計)人: | 朱健鵬;張靜;張進生;王靜;吳清昊;王越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雙星輪胎工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9/06 | 分類號: | C08L9/06;C08L7/00;C08L9/00;C08K13/02;C08K3/04;B60C1/00 |
| 代理公司: | 青島清泰聯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高洋;李祺 |
| 地址: | 266400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抗濕滑 安全 輪胎 胎面膠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提出一種抗濕滑安全輪胎胎面膠及其制備方法,屬于胎面膠技術領域,其通過在胎面膠配方中以石墨烯復合膠的形式引入石墨烯,能夠顯著改善胎面膠的抗濕滑性能以滿足抗濕滑安全輪胎的開發要求。該抗濕滑安全輪胎胎面膠包括按重量份計的如下組分:基體橡膠100份,石墨烯復合膠1?30份,白炭黑40?55份,炭黑25?45份,硅烷偶聯劑3?4.5份,活性劑1?6份,防老劑3?5份,增粘樹脂1?4份,增塑劑5?15份,硫化促進劑2?5份,硫磺1?3份;所述石墨烯復合膠由石墨烯和橡膠組成,其中石墨烯的質量分數為5%?20%。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胎面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抗濕滑安全輪胎胎面膠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抗濕滑性能是衡量輪胎行駛安全性,尤其是雨天的行駛安全性的一項重要指標。對于乘用車,因其具有較高的行駛速度,輪胎的抗濕滑性能顯得尤為重要,在2012年強制執行的新歐洲法規標簽中,已將抗濕滑性能作為強制要求的性能之一。雨天時,當汽車在濕路面行駛時,由于水的存在,輪胎胎面和路面之間存在一層水膜間隔,會使輪胎的濕抓著力大幅度下降,影響行駛安全性,因而,改善輪胎抗濕滑性能對于保障車輛的行駛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各大輪胎生產企業正在投入大量的研發力量進行抗濕滑安全輪胎的開發工作,以便獲得更高的市場占有率。自1990年綠色輪胎概念提出以來,白炭黑開始替代炭黑應用于輪胎胎面膠中,以提高輪胎的抗濕滑性能,降低輪胎的滾動阻力。目前,輪胎抗濕滑性能的改善仍然主要依靠向胎面膠配方中添加大量的白炭黑來實現,然而,僅通過添加白炭黑獲得的抗濕滑性能已越來越難以滿足使用要求。
石墨烯具有強度高、韌性好、重量輕、導電和導熱性佳等優異性能,將其加入橡膠中,能有效改善橡膠復合材料的機械、電、熱等性能,已成為橡膠行業的研究熱點。然而,在橡膠復合材料領域,石墨烯的研究方向多集中于提高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耐磨性、導電性或者導熱性等性能,在改善橡膠材料抗濕滑性能方面的研究較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抗濕滑性能更好的抗濕滑安全輪胎胎面膠及其制備方法,通過在胎面膠配方中以石墨烯復合膠的形式引入石墨烯,顯著改善了胎面膠的抗濕滑性能,能夠滿足抗濕滑安全輪胎的開發要求。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抗濕滑安全輪胎胎面膠,包括按重量份計的如下組分:基體橡膠100份,石墨烯復合膠1-30份,白炭黑40-55份,炭黑25-45份,硅烷偶聯劑3-4.5份,活性劑1-6份,防老劑3-5份,增粘樹脂1-4份,增塑劑5-15份,硫化促進劑2-5份,硫磺1-3份;所述石墨烯復合膠由石墨烯和橡膠組成,其中石墨烯的質量分數為5%-20%。
作為優選,所述基體橡膠選自天然橡膠、順丁橡膠、溶聚丁苯橡膠和乳聚丁苯橡膠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
作為優選,所述石墨烯復合膠中,石墨烯的質量分數為10%。
作為優選,所述石墨烯復合膠中,石墨烯的片層厚度為1-5nm、二維尺寸為100-500nm,橡膠為天然橡膠或丁苯橡膠。
作為優選,所述白炭黑為白炭黑1165MP或白炭黑7000GR,所述炭黑選自炭黑N115、炭黑N234、炭黑N375、炭黑N326和炭黑N330中的任意一種。
作為優選,所述硅烷偶聯劑為Si-75或Si-69。
作為優選,所述防老劑選自防老劑6PPD、防老劑RD、單峰微晶蠟和雙峰微晶蠟中的任意一種或多種。
作為優選,所述增粘樹脂選自C5石油樹脂、辛基酚醛增粘樹脂和叔丁基酚醛增粘樹脂中的任意一種;所述增塑劑選自芳烴油、環烷油和石蠟油中的任意一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雙星輪胎工業有限公司,未經青島雙星輪胎工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4077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