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隧道可控風窗通風排污排煙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034309.0 | 申請日: | 2018-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057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8 |
| 發明(設計)人: | 侯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侯超 |
| 主分類號: | E21F1/00 | 分類號: | E21F1/00;E21F1/04;E21F1/08;E21F1/10;E21F1/12;E21F17/18 |
| 代理公司: | 蘇州中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66 | 代理人: | 伍兵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隧道 可控 通風 排污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隧道可控風窗通風排污排煙系統,包括隧道、專用風道、風井,所述風井為一條或數條,根據隧道長度和地形設置在隧道兩端或中央適當位置,其內部安裝軸流式風機,形成排出式通風道;所述專用風道由鋼結構或其它堅固結構龍骨以及若干塊耐高溫、耐氧化、耐腐蝕材料的隔板與隧道壁封閉形成,設在隧道拱頂或兩側,與所述風井連通;所述隔板開設在專用風道面向隧道中軸方向上,分為固定隔板和裝有開關的滑移或翻轉隔板,所述開關與隧道的自動煙火感應器系統與火警監控系統連接,實現自動、人工雙控制。本發明只須安裝排風井,不需安裝送風井,投資相對較少,能耗低;可在任意火源點形成風窗,形成集中抽風排煙,提高救援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建筑消防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隧道可控風窗通風排污排煙系統。
背景技術
按照《公路隧道通風設計細則》中4.1.2和4.1.4條文說明中規定的“長度大于5000米的隧道一般采用通風井送排式縱向通風方式”,以及現實中傳統長隧道的實際情況都是采用通風井送排式縱向通風方式,其主要缺點有:1、該系統必須設置送風井和排風井兩條風井,且都需要安裝射流風機,投資大,送、排風井相距50米左右,形成短路風流,不能克服隧道通風阻力,起反作用;2、主扇風機空轉,做無用功,射流風機數量多,功率大,能耗大;3、現在各類型隧道通風系統都不能滿足《公路隧道消防技術規程》4.3條“應盡量縮短煙氣在行車道內的行程”的要求,火災發生時,煙火順風流從著火點向隧道出口蔓延;4、不能有效控制風流風向,特別在前方車輛出現事故阻行而后方車輛出現火情時,阻行車輛和火情車輛之間的人員和車輛都處于危險之中,該系統起不到救災減災作用,救援只能在進口端進行(如圖1所示)。
因此,有必要對傳統隧道這種通風井送排式縱向通風方式進行改良。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設計一種隧道可控風窗通風排污排煙系統,減少風井和風機的設置,減少投資和能耗,且可在任意火源點形成風窗抽風排煙,有效控制風流風向,方便在隧道進出口兩端進行救援。
技術方案:一種隧道可控風窗通風排污排煙系統,包括隧道、專用風道、風井,所述風井為一條或數條,根據隧道長度和地形設置在隧道兩端或中央適當位置,其內部安裝軸流式風機,形成排出式通風道;所述專用風道由鋼結構或其它堅固結構龍骨以及若干塊耐高溫、耐氧化、耐腐蝕材料的隔板與隧道壁封閉形成,設在隧道拱頂或兩側,與所述風井連通;所述隔板開設在專用風道面向隧道中軸方向上,分為固定隔板和裝有開關的滑移或翻轉隔板,所述開關與隧道的自動煙火感應器系統與火警監控系統連接,實現自動、人工雙控制。
所述開關可以是電控的,也可以是液控的。
所述風井為兩條以上時,所述專用風道內還根據風井的位置安裝有可以關閉和打開的風門,所述風門也與隧道的自動煙火感應器系統與火警監控系統連接。
所述專用風道也可以利用隧道原有的共有水溝聯合設置,在水溝上方加設水溝蓋板,在水溝面向隧道中軸方向的一側加裝固定隔板和裝有開關的滑移或翻轉隔板。
正常運營時,風門關閉,各段專用風道互相獨立;間隔一定距離打開某些滑移或翻轉隔板,形成風窗排污,將污氣通過專用風道與風井排出。
當隧道路面某處發生火情時,自動煙火感應器自動啟動,或者人工觸動火警監控系統,則在火情對應位置的專用風道上的一塊或多塊隔板打開,形成面積可大可小的風窗,集中抽風、排風,并且風門打開,所有風井內的軸流電機運轉,形成多風井抽風、排風,把煙氣控制在最小影響范圍。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相比送排式通風系統只須安裝排風井,不需要安裝送風井,不需要在隧道內安裝射流風機,投資相對較少;風機數量少,總功率小,能耗低;各類型隧道都能滿足《公路隧道消防技術規程》4.3條“應盡量縮短煙氣在行車道內的行程”的要求,可在任意火源點形成風窗,并形成集中抽風排煙;任意地點發生火災時,能有效控制風流風向,能在隧道進出口兩端進行救援,提高救援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侯超,未經侯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3430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