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城市動態人口主動安全防護的實現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033808.8 | 申請日: | 2018-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4028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14 |
| 發明(設計)人: | 向進財;王成波;蒙彥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內蒙古銀安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9/32 | 分類號: | H04L9/32;H04L9/08;H04W4/80;G06Q50/2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10000 內蒙古自治***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物信息 身份驗證設備 主動安全防護 城市動態 生物特征 數據庫連接 攝像頭 公民信息 共享平臺 技術支撐 快速反應 密切接觸 社會服務 事前預警 數據中心 有效整合 主動安全 特征庫 安防 網吧 物流 感知 車流 人口 車站 庫存 碼頭 統一 公安機關 賓館 大廳 娛樂 機場 網絡 建設 | ||
一種城市動態人口主動安全防護的實現方法,其特征在于生物信息云特征庫一端與公安機關公民信息數據庫連接,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本發明中的生物信息為個人獨有的生物特征;所述的第一設備為能與城市個人密切接觸的身份驗證設備場所,如網吧、娛樂場所、賓館和社會服務大廳種的身份驗證設備;第二設備為城市中車站、碼頭、機場或者城市中的各攝像頭;所述的生物信息云特征庫存放個人獨有的生物特征。本發明可提升城市安防快速反應速度,做到事前預警,事中處理及時迅速,并統一數據、統一網絡,建設數據中心、共享平臺,從根本上有效整合城市的車流、人流、物流實現全面的感知,在城市主動安全防控中提供技術支撐作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主動安防的實現方法,尤其涉及一種城市中流動人口實名的主動安防的實現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未來城市將承載越來越多的人口。目前,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加速發展的時期,部分地區“城市病”問題日益嚴峻。為解決城市發展難題,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建設智慧城市已成為當今世界城市發展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2010年,IBM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希望為世界和中國的城市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IBM經過研究認為,城市由關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類型的網絡、基礎設施和環境六個核心系統組成:組織(人)、業務/政務、交通、通訊、水和能源。這些系統不是零散的,而是以一種協作的方式相互銜接。而城市本身,則是由這些系統所組成的宏觀系統。
有兩種驅動力推動智慧城市的逐步形成,一是以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二是知識社會環境下逐步孕育的開放的城市創新生態。前者是技術創新層面的技術因素,后者是社會創新層面的社會經濟因素。智慧城市不僅需要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支撐,更要培育面向知識社會的下一代創新(創新2.0)。信息通訊技術的融合和發展消融了信息和知識分享的壁壘,消融了創新的邊界,推動了創新2.0形態的形成,并進一步推動各類社會組織及活動邊界的“消融”。創新形態由生產范式向服務范式轉變,也帶動了產業形態、政府管理形態、城市形態由生產范式向服務范式的轉變。如果說創新1.0是工業時代沿襲的面向生產、以生產者為中心、以技術為出發點的相對封閉的創新形態,創新2.0則是與信息時代、知識社會相適應的面向服務、以用戶為中心、以人為本的開放的創新形態。北京市城管執法局信息裝備中心主任宋剛博士在“創新2.0視野下的智慧城市與管理創新”的主題演講中,從三代信息通信技術發展的社會脈絡出發,對創新形態轉變帶來的產業形態、政府形態、城市形態、社會管理模式創新進行了精彩的演講。他指出智慧城市的建設不僅需要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工具的應用,也需要微博、維基等社會工具的應用,更需要Living Lab等用戶參與的方法論及實踐來推動以人為本的可持續創新,同時他結合北京基于物聯網平臺的智慧城管建設對創新2.0時代的社會管理創新進行了生動的詮釋。智慧城市的建設在國內外許多地區已經展開,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國內的如智慧上海、智慧雙流;國外如新加坡的“智慧國計劃”、韓國的“U-City計劃”等。在智慧城市中實名認證是對用戶資料真實性進行的一種驗證審核。有助于建立完善可靠的互聯網信用基礎。
本發明解決了城市中動態人口的主動安防問題,為智慧城市中的安全問題提供有效保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城市動態人口主動安全防護的實現方法,生物信息云特征庫一端與公安機關公民信息數據庫連接,另一端分別連接第一設備和第二設備。本發明中的生物信息為個人獨有的生物特征,如用戶的聲紋、指紋、臉部、瞳孔、微細血管、DNA,具體的可以是這些生物特征中的一種,也可以是幾種;所述的第一設備為能與城市個人密切接觸的身份識別及驗證設備場所,例如網吧、娛樂場所、賓館和各社會服務大廳種的身份驗證設備;本所述的第二設備為城市中車站、碼頭、機場或者城市中的各攝像頭;所述的生物信息云特征庫存放個人獨有的生物特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內蒙古銀安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內蒙古銀安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3380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