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熱膨脹性薄片以及熱膨脹性薄片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033489.0 | 申請日: | 2018-0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6905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17 |
| 發明(設計)人: | 本柳吉宗 | 申請(專利權)人: | 卡西歐計算機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41M3/06 | 分類號: | B41M3/06;B32B27/06;B32B29/00;B32B7/12;B32B37/12;B32B33/00;B32B38/14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薛凱 |
| 地址: | 日本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熱膨脹 薄片 以及 制造 方法 | ||
1.一種熱膨脹性薄片,其特征在于,具備:
第1熱膨脹層,其形成于基材的一方的面上,相對于第1粘合劑以第1比例包含第1熱膨脹性材料;和
第2熱膨脹層,其形成于所述第1熱膨脹層之上,相對于第2粘合劑以第2比例包含第2熱膨脹性材料,
所述第1比例與所述第2比例相比更小,
所述熱膨脹性薄片還具備:
第3熱膨脹層,其設于所述第2熱膨脹層之上,相對于第3粘合劑以第3比例包含第3熱膨脹性材料,
所述第3比例與所述第2比例相比更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膨脹性薄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熱膨脹層的厚度與所述第2熱膨脹層的厚度相比形成得薄。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膨脹性薄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熱膨脹性材料和所述第2熱膨脹性材料是相同材料。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膨脹性薄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熱膨脹性材料和所述第2熱膨脹性材料是在外殼中包含氣化性物質的微膠囊,
所述第1熱膨脹層的厚度是相當于所述微膠囊的數個份的厚度。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膨脹性薄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熱膨脹層還包含白色顏料。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熱膨脹性薄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3熱膨脹層上還具備受納墨水的墨水受納層。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膨脹性薄片,其中,
所述第1粘合劑和所述第2粘合劑是相同材料。
8.一種熱膨脹性薄片的制造方法,具備:
第1形成步驟,在基材的一方的面上形成相對于第1粘合劑以第1比例包含第1熱膨脹性材料的第1熱膨脹層;和
第2形成步驟,在所述第1熱膨脹層上形成相對于第2粘合劑以第2比例包含第2熱膨脹性材料的第2熱膨脹層,
在所述第1形成步驟中,使所述第1比例與所述第2比例相比更小,
所述熱膨脹性薄片的制造方法還具備:
第3形成步驟,在所述第2熱膨脹層之上形成相對于第3粘合劑以第3比例包含第3熱膨脹性材料的第3熱膨脹層,
在所述第3形成步驟中,使所述第3比例與所述第2比例相比更小地形成所述第3熱膨脹層。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熱膨脹性薄片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2形成步驟中,使所述第2熱膨脹層的厚度與所述第1熱膨脹層的厚度相比形成得厚。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熱膨脹性薄片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1熱膨脹性材料和所述第2熱膨脹性材料是相同材料。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熱膨脹性薄片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1熱膨脹性材料和所述第2熱膨脹性材料是在外殼中包含氣化性物質的微膠囊,
在所述第1形成步驟中,將所述第1熱膨脹層的厚度形成為相當于所述微膠囊的數個份的厚度。
12.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熱膨脹性薄片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1形成步驟形成的所述第1熱膨脹層的第1粘合劑和在所述第2形成步驟形成的所述第2熱膨脹層的第2粘合劑由相同材料形成。
13.一種熱膨脹性薄片,其特征在于,具備:
第1熱膨脹層,其形成于基材的一方的面上,在第1粘合劑中以第1比例分散第1熱膨脹性材料;和
第2熱膨脹層,其形成于所述第1熱膨脹層上,在第2粘合劑中以第2比例分散第2熱膨脹性材料,
所述第2比例與所述第1比例相比更大,
所述熱膨脹性薄片還具備:
第3熱膨脹層,其形成于所述第2熱膨脹層上,在第3粘合劑中以第3比例分散第3熱膨脹性材料,
所述第2比例與所述第3比例相比更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卡西歐計算機株式會社,未經卡西歐計算機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33489.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造形物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盲文印刷品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