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NB-IoT設備定位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018095.8 | 申請日: | 2018-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9131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3 |
| 發明(設計)人: | 錢煒;安之平;呂悅川;謝修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智聯安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64/00 | 分類號: | H04W64/00;H04L5/00;H04L27/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 地址: | 100083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nb iot 設備 定位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NB?IoT設備定位方法及裝置。其中,一種NB?IoT設備定位方法:在每個時隙中,將來自NB?IoT設備的定位參考信號PRS分配在該時隙所對應的一個時頻資源塊RB中,以使PRS存在于頻域方向上連續的12個子載波中的10個子載波中,以及時域方向上連續的7個OFDM符號中的5個OFDM符號中;將包含PRS的資源粒子RE合并到一個PRS符號中,則PRS符號在頻域上為12個子載波,在時域上為一個OFDM符號;根據合并后的PRS符號進行時延估計TDE;在保持相干TDE的前提下,在不同的時隙中跳躍分配PRS;將不同跳頻點的包含PRS的資源粒子合并到一個跳頻FH符號中,以使不同跳頻點之間的頻帶變寬,則合并后的FH符號的相干TDE的測距性能相應增強;根據FH符號的相干TDE進行定位。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窄帶物理網終端的定位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NB-IoT(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設備定位的方法、一種NB-IoT設備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幾年來,隨著物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基于不同應用場景的各種技術標準和實施方案陸續出臺并臻于成熟。典型的標準有eMTC、LoRa、NB-IoT、Sigfox等。其中,NB-IoT標準因為具有廣覆蓋、大連接、低成本、低功耗等優點,被認為在各種對時延要求不高,而功耗要求盡可能低,連接終端眾多的場合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3GPP在現有的NB-IoT標準Release 13中并未指定定位相關的規范。由于位置信息能提高通信性能,相關的部分可能會在Release 14中提出。初步的目標可能是室內室外50米的定位精度。由于NB-IoT的系統帶寬只有240khz,相較于LTE最高20Mhz的帶寬小了很多,這對于密集多徑環境、特別是需要利用計算到達時差(Time-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的方法來定位時將面臨很大的考驗。
相對于LTE,NB-IoT的可用資源受限,設備的復雜度降低,現階段用于定位的手段限于增強型小區標識E-CID(Enhanced Cell ID)、到達時差觀測OTDoA(Observed TimeDifference of Arrival)和上行到達時差UTDoA(Uplink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三種方法。利用上行信道進行UTDoA窄帶測量的方案正在研究之中。NB-IoT采用了OTDoA中的傳統定位參考信號PRS(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PRS),并指定了分配在一個時頻網格資源塊RB(Resource Block,RB)中的窄帶PRS(NPRS)。
在城市環境中,由于有多徑的存在,多徑反射和基站與設備間的阻礙對使用TDoA定位提出了很大的挑戰。為了減少測距偏差,必須想辦法消除多徑的影響。然而,NB-IoT設備因為極低的功耗要求和很小的信號帶寬,使這些技術的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必須降低算法的復雜度。
另外,低成本、高電池效率對于IoT設備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通常,NB-IoT設備的電池要具有10年左右的工作年限。這樣一則要求RF側采用較低的信號采樣率(NB-IoT的采樣率為1.92Mbps),二來為了降低小區間的PRS信號干擾,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中并不會發送定位子幀。盡管如此,由于時延(time-delays)的存在,各小區來的PRS信號仍會有很強的干擾,造成基于信號到達時間定位算法TOA(Time Of Arrival,TOA)檢測性能下降。當然,PRS靜默可以避免信號沖突,但卻同時線性增加了相關小區定位過程的延遲,因此對于小區密集時并不可行。除了小區間干擾,還有基于同步估計的頻偏FO(Frefency Offset)并不完美,造成殘余的頻偏,這也會引起ToA檢測過程中的相關運算的性能下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智聯安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智聯安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1809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通信處理方法和設備
- 下一篇:一種傳輸塊發送方法、接收方法、發送端和接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