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具有抗菌活性化合物的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017231.1 | 申請日: | 2018-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9187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2 |
| 發明(設計)人: | 張淑敏;謝則平;郭琳;楊小平;楊芹;馮玲玲;張露 | 申請(專利權)人: | 濱州醫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7D491/107 | 分類號: | C07D491/107;A61P31/10;A01P3/00;A01P1/00;C12P17/18;C12R1/545 |
| 代理公司: | 沈陽優普達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俞魯江 |
| 地址: | 264003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具有 抗菌 活性 化合物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具有抗菌活性化合物及其純化制備方法和應用,該化合物是從鏈霉菌中純化制備得到,可用于制備抗菌藥物及生物農藥。研究表明該化合物具有廣譜抗菌活性,可明顯抑制真菌及細菌的生長,有新型抗菌藥物開發的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藥物化學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抗菌化合物及其純化制備方法,以及其在制備抗菌藥物及生物農藥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由于抗生素的濫用,耐藥菌以及由耐藥菌,特別是革蘭氏陰性耐藥菌引起的感染在全世界范圍內已經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原有抗生素的治療效果已經大幅降低,新的疾病不斷出現,快速發現高效、優質新抗生素成為全世界的重要課題。抗生素是以放線菌為代表的藥用微生物的次級代謝產物,發現包括新物種在內的新藥用微生物資源是發現新抗生素的基礎之一。經過幾十年的深入挖掘,從普通生境中發現新藥用微生物菌種和新抗生素的機率均大大降低,而極端環境(如:海洋、荒漠、鹽湖、冰川等)中的藥用微生物尚未大規模勘探和開發。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抗菌化合物及其純化制備方法,該化合物是從一種鏈霉菌中純化制備得到,可用于制備抗菌藥物及生物農藥。研究表明該化合物具有廣譜抗菌活性,可明顯抑制真菌及細菌的生長,有新型抗菌藥物開發的價值。
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具有抗菌活性化合物,化合物化學式為C20H15NO4,R構型,結構式如下:
所述具有抗菌活性化合物可應用于制備抗菌藥物及生物農藥。
具有抗菌活性化合物的純化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從海洋樣品中分離得到的灰色鏈霉菌劃線接種于固體培養基上,28℃培養3~4日,直至長出白色的孢子,接種到液體培養基,28℃,150~220rpm/min,搖床培養8~12日收獲發酵物;
(2)過濾發酵物獲得發酵液和菌絲體,發酵液經大孔吸附樹脂柱提取,菌絲體經丙酮破碎提取,減壓濃縮提取物,合并后利用有機溶劑萃取,減壓濃縮得總浸膏;
(3)總浸膏經硅膠柱層析,通過甲醇/二氯甲烷混合洗脫溶液進行梯度洗脫,收集洗脫組分,將收集的洗脫組分進行ODS反相柱層析,收集80%有機醇洗脫部分,濃縮,進行HPLC高效液相色譜制備得到外消旋體混合物,并進一步通過手性HPLC制備得到抗菌化合物。
步驟(1)所述培養基為半海水ISP2培養基、純海水ISP2培養基的一種,優選為半海水ISP2培養基。
步驟(2)所述大孔吸附樹脂柱,為弱極性或非極性的大孔吸附樹脂,優選弱極性。
步驟(2)所述萃取選用的溶劑可以為乙酸乙酯、正丁醇中的一種,優選為乙酸乙酯。
步驟(3)所述甲醇/二氯甲烷混合洗脫溶液甲醇與二氯甲烷的體積比為5:95。
步驟(3)所述的有機醇為甲醇、乙醇中的一種,優選為乙醇。
步驟(3)所述HPLC高效液相色譜使用的高效液相色譜溶劑為甲醇、乙醇、乙腈溶劑中的一種或幾種,高效液相色譜溶劑與水的配比為55%。
本方法的優點是:本發明從海洋來源的鏈霉菌發酵液中得到了一種吲哚酮類化合物,經紫外、高分辨質譜、核磁共振及單晶衍射等波普學數據確定該化合物為全新結構的吲哚酮類化合物。對該化合物進行抗菌實驗發現,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及黃瓜炭疽病菌等具有較好的抑制活性。因此,該化合物有望成為抗菌藥物的先導化合物并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抗菌化合物正離子質譜圖(HR-ESI-MS)。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濱州醫學院,未經濱州醫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1723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