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牡蠣殼超微粉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014152.5 | 申請日: | 2018-0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3700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29 |
| 發明(設計)人: | 秦貞苗;張俊清;李海龍;賴偉勇;陳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海南醫學院 |
| 主分類號: | B02C21/00 | 分類號: | B02C21/00;B02C19/06;B02C23/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楊海軍 |
| 地址: | 571199 *** | 國省代碼: | 海南;4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牡蠣 殼超微粉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牡蠣殼超微粉的制備方法,它包括牡蠣殼預處理、牡蠣殼細粉的加工和氣流粉碎技術進行超微粉碎。本發明通過大量實驗篩選,采用矩陣分析法篩選出最佳的氣流粉碎技術,對影響粉碎效果的工藝參數進行了研究,優選得到最佳的工藝為:進料粒度100目,進料速度210V,粉碎壓力0.6MPa,粉碎次數6次。本發明對牡蠣殼進行深加工,變廢為寶,加工得到的牡蠣殼超微粉,表面積和孔隙率大幅度增加,溶解性、分散性、吸附性和化學活性更優,具有廣闊的工農業和醫用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牡蠣的加工方法,具體涉及一種牡蠣殼超微粉的制備方法,屬于海洋產品深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牡蠣是一種美味又營養的海產品,市場消費量十分巨大,由此產生的牡蠣殼被作為廢棄物堆積在灘涂等地方,其中的有機物氧化腐敗后滋生大量病原微生物,危害居民生活,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因此如何變廢為寶,有效開發利用廉價的牡蠣殼資源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國內外很多專家學者對牡蠣殼其特殊的物理結構以及物質組成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發現牡蠣殼中富含人體吸收的鈣元素和微量元素,具有較好的保健價值和工農業價值。但是目前將牡蠣殼深加工成具有人體易吸收的微粉技術并不成熟。尤其是目前還沒有采用氣流粉碎技術將牡蠣殼粉碎成粒徑小于10μm超微粉的報道。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牡蠣殼超微粉的制備方法。本發明通過采用矩陣分析法,篩選出最佳的氣流粉碎技術對牡蠣殼進行深加工,變廢為寶。本發明加工得到的牡蠣殼超微粉,表面積和孔隙率大幅度增加,溶解性、分散性、吸附性和化學活性更優,具有廣闊的工農業和醫用價值。
技術方案: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牡蠣殼超微粉的制備方法,它包括下列步驟:
(1)牡蠣殼預處理
將牡蠣殼用水沖洗,然后挑選出形狀規則、表面污垢較少的牡蠣殼,將挑選過的牡蠣殼用水再次沖洗,待自然晾干后,將外層雜質打磨去掉,然后自然晾干,備用;
(2)牡蠣殼細粉的加工
先將步驟(1)預處理后的牡蠣殼敲碎成細塊,然后用粉碎機粉碎成粗粉,置干燥箱干燥,取出過篩,再置萬能粉碎機中粉碎,然后分別過60、80、100目篩網,保存備用;
(3)超微粉碎
取步驟(2)過60、80和100目篩網的牡蠣殼細粉,采用氣流粉碎技術進行超微粉碎,具體工藝參數為:進料速度170~250V,粉碎壓力0.4~0.6MPa,粉碎次數2~6次,得到牡蠣殼超微粉。
作為優選方案,以上所述的牡蠣殼超微粉的制備方法,取步驟(2)過100目篩網的牡蠣殼細粉,采用氣流粉碎技術進行超微粉碎,具體工藝參數為:進料速度210V,粉碎壓力0.6MPa,粉碎次數6次,得到牡蠣殼超微粉。
本發明所述的牡蠣殼超微粉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牡蠣殼超微粉的粒徑為2.0至2.6微米。
工藝篩選實驗:
1、正交試驗
以進料粒度(A)、進料速度(B)、粉碎壓力(C)和粉碎次數(D)為影響因素,根據預實驗,每個因素設定3個水平,以超微粉收得率和粉末平均粒徑為指標,按照L9(34)正交表進行試驗,因素、水平見表1。
表1 L9(34)正交因素水平表
2、按照正交實驗的安排,根據以下公式計算超微粉收得率,結果見表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海南醫學院,未經海南醫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1415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熱固性纖維素酯的生產裝置
- 下一篇:一種改良機器人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