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動力傳遞裝置以及動力傳遞裝置的潤滑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014093.1 | 申請日: | 2018-0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0636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2 |
| 發明(設計)人: | 山口暢隆;佐藤差矢子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16D25/12 | 分類號: | F16D25/12;F16D25/06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楊文娟;臧建明 |
| 地址: | 日本東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動力 傳遞 裝置 以及 潤滑 結構 | ||
動力傳遞裝置及其潤滑結構,抑制對供給至動力傳遞組件的潤滑液體的流通的妨礙,從而順暢地引導潤滑液體。潤滑結構包括:旋轉軸;動力傳遞裝置,具有動力傳遞組件,動力傳遞組件配置在旋轉軸的外周,且由多個摩擦材沿著軸向交替層疊而成;以及流路,將進行動力傳遞裝置的潤滑的潤滑液體導向動力傳遞組件。動力傳遞組件包含與旋轉軸一體旋轉的內周圓筒部、與摩擦材一體旋轉的外周圓筒部、及沿徑向連結內周圓筒部和外周圓筒部的圓盤部。從流路流出的潤滑液體被導向圓盤部。在圓盤部,形成有在圓盤部的內徑側供潤滑液體通過的內徑側貫穿孔、及在圓盤部的外徑側供潤滑液體通過的外徑側貫穿孔,內徑側貫穿孔與外徑側貫穿孔在圓盤部的周方向上交替配置。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備離合器(clutch)或制動器(brake)等動力傳遞組件的動力傳遞裝置、及用于有效地對配置在動力傳遞裝置內部的構件進行潤滑的潤滑結構。
背景技術
作為汽車的動力傳遞裝置,例如有如專利文獻1所示般,具備設置在旋轉軸外徑側的離合器等摩擦卡合裝置者。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動力傳遞裝置具備離合器,所述離合器可在排列配置于同軸上的兩個旋轉軸之間切換旋轉傳遞的有無。所述離合器具備固定于其中一個旋轉軸的離合器殼(clutch housing)、及在離合器殼的內周側固定于另一個旋轉軸的離合器轂(clutch hub),并且具備摩擦卡合部,所述摩擦卡合部是由在離合器殼內固定于所述離合器殼的多個摩擦材、與固定于離合器轂的多個摩擦材沿軸向交替地層疊而成。
進而,在所述離合器中,設有:離合器活塞(clutch piston),用于沿著摩擦材的層疊方向來按壓摩擦卡合部;活塞殼(piston housing),收容有離合器活塞;以及活塞室,在活塞殼內劃分形成在與離合器活塞之間,產生用于朝向摩擦卡合部來驅動離合器活塞的液壓。由此,利用活塞室內產生的液壓來驅動離合器活塞,通過所述離合器活塞來按壓卡合摩擦卡合部,從而使得離合器接合。
此處,在專利文獻1的離合器轂的凸緣(flange)上,設有多個貫穿孔。通過所述貫穿孔的存在,供給至離合器轂的潤滑油通過多個貫穿孔而被供給至離合器轂的軸向相反側。由此來進行離合器轂及其周邊構件的潤滑。
但是,若如專利文獻1般,在凸緣的靠近外徑的部分且以排列成凸緣的同心圓狀的方式來形成多個貫穿孔,則存在下述問題:當潤滑油被導至凸緣的內徑側時,潤滑油會被凸緣擋住,而無法實現潤滑油的順暢流通。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3-240017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是有鑒于所述方面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下述結構的動力傳遞裝置及其潤滑結構,所述結構抑制對供給至動力傳遞組件的潤滑液體(例如實施方式中的油(oil))的流通的妨礙,從而更順暢地引導潤滑液體。
[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所述問題,本發明的動力傳遞裝置的潤滑結構包括:旋轉軸(例如實施方式中的輸出軸6L、6R);動力傳遞裝置(例如實施方式中的離合器裝置5L、5R),具有動力傳遞組件(例如實施方式中的離合器轂52),所述動力傳遞組件配置在所述旋轉軸的外周,且由多個摩擦材(例如實施方式中的摩擦片(friction plate)54)沿著軸向交替地層疊而成;以及流路(例如實施方式中的潤滑油路60),將進行所述動力傳遞裝置的潤滑的潤滑液體導向所述動力傳遞組件,所述動力傳遞組件52包含與所述旋轉軸6一體旋轉的內周圓筒部52a、與所述摩擦材54一體旋轉的外周圓筒部52b、及沿徑向連結所述內周圓筒部和所述外周圓筒部的圓盤部(例如實施方式中的凸緣52c),從所述流路流出的潤滑液體被導向所述圓盤部,在所述圓盤部,形成有在所述圓盤部的內徑側供潤滑液體通過的內徑側貫穿孔H1、及在所述圓盤部的外徑側供潤滑液體通過的外徑側貫穿孔H2,所述內徑側貫穿孔與所述外徑側貫穿孔是在所述圓盤部的周方向上交替地配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1409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