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碎片化知識智能化聚合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013215.5 | 申請日: | 2018-0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8015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07 |
| 發明(設計)人: | 梁琨;張翼英;史艷翠;王聰;葉子;樓賢拓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6/36 | 分類號: | G06F16/36;G06F16/35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韓曉梅 |
| 地址: | 300222 天津市河***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碎片 知識 智能化 聚合 方法 | ||
1.一種碎片化知識智能化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步驟1.定義知識元本體:
將知識進行合理地碎片化分割,成為具有最小知識點集合的粒度,所述粒度是一個具有完整語義單元的知識元,所述知識元的知識元本體結構描述為如下四元組:
K=(C,P,M,R) (1);
其中,K表示知識元本體結構,C表示某個領域概念,P,M分別是概念C上的一組屬性和方法,R是建立在C上的與其他概念的一組關系;
步驟2.定義碎片化知識本體關聯聚合:
為進一步明確知識元本體結構的語義內容和語義關聯,公式(1)分解為:
(C,P,M) (2)
(C,R) (3)
其中,公式(2)是對領域概念C自身的描述,體現為對屬性集P和方法集M的定義和描述;公式(3)則是對概念C與領域中其他概念之間的一組特定的領域關系R的描述;
每個碎片化知識能夠由若干知識元本體構成;
步驟3.建立基于本體蘊涵的關聯聚合規則:
對于碎片化知識,建立相關關聯規則表示為一個形如R:的蘊含式,其中且關聯規則R:的支持度support是指搜索集D中同時包含知識點X和知識點Y的搜索次數與所有搜索次數之比,即
關聯規則R:的置信度Confidence是指搜索集D中包含知識點X和知識點Y的搜索次數與包含知識點X的搜索次數之比,即
當支持度和置信度均較高時,關聯規則才是用戶感興趣的、有用的關聯規則;
關聯規則的最小支持度記為supmin,用于衡量關聯規則需要滿足的最低重要性;最小置信度記為confmin,表示關聯規則需要滿足的最低可靠性;
步驟4.聚合關聯規則判定:
如果兩個碎片化知識點之間的關聯規則R:滿足且則關聯規則R:為強關聯規則,否則為弱關聯規則;
步驟5.基于知識元本體的碎片知識關聯規則判定:
在任意兩個碎片知識本體結構K1=(C1,P1,M1,R1)和K2=(C2,P2,M2,R2)中,若K1∈K,K2∈K,并有C2∈∪(C1),其中∪(C1)是概念C1的關聯概念集合,則稱K1本體蘊涵K2,記做K1→K2,概念C1的關聯概念集合∪(C1)是指以節點K1為原點,進行語義鏈接,所能關聯到的所有節點的集合;因此,本體蘊涵實質是在碎片知識本體語義網絡圖中,如果有C2∈∪(C1),則節點K1和節點K2之間至少存在一條語義鏈接;
步驟6.碎片知識聚合關聯發現:
設S和T分別為知識元的數據源,K1和K2為碎片知識本體結構,即K1∈K,K2∈K,若ξ1(K1,S),ξ2(K2,T),且K1→K2,則稱碎片知識元T構成到碎片知識S的一個知識聚合關聯發現;
步驟7.實現碎片化知識聚合:
根據以上對碎片知識本體結構及聚合關聯方法,若碎片知識本體由n個本體元素組成,即概念集C={C1,C2,…,Cn}和建立在C上的關系集R={R1,R2,…,Rn}將共同組成一個語義關聯聚合網絡圖:
G={X,E} (6);
其中,X為語義關聯網絡的節點集,E為語義鏈接集,X的值域為概念集C,E的值域為關系集R;基于此,知識元本體通過概念之間的關系集R構成了相對完善的碎片知識語義內容體系和網絡化語義關聯結構;
通過公式(6)即可實現碎片化知識智能化聚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科技大學,未經天津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13215.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