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域生態的治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10013197.0 | 申請日: | 2018-0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8644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4 |
| 發明(設計)人: | 孔令聰 | 申請(專利權)人: | 孔令聰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C02F3/34;C02F7/00;C02F11/00;A01K61/00;A01G3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28422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域 生態 治理 方法 | ||
1.一種水域生態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水域生態環境處理前期準備:先將水域生態的水體轉移,在原水域生態范圍內設置多個水域內循環裝置,并在水域生態的岸邊設置多個外循環水道,外循環水道的出水口和進水口分別與水域生態的范圍相通,且所述出水口處和進水口處均設置有單向引水裝置,外循環水道內依次設置循環凈化裝置和終級凈化裝置;并按0.018-0.020kg/m2的密度投灑底質改良劑對水域生態底質環境進行改良處理,該底質改良劑為石灰、粘土和腐殖質的混合物;所述水域內循環裝置連接有排水系統,該排水系統的排水口向斜下方設置,所述水域內循環裝置帶動水從排水系統的排水口帶有沖擊速度的排出,使水域生態內形成水循環,促進局部水體橫向或縱向流動從而帶動整個水域生態的水體的流動;該循環凈化裝置為沿外循環水道長度方向均勻間隔設置的多個納米格柵,前半部分的該納米格柵上設置有凈水膜,后半部分的納米格柵上設置有生物膜;終級凈化裝置上設置有反沖洗設備;
(2)種植沉水植物群;在水域生態的底質上種植四季常綠沉水植物、冬季和夏季復合型沉水植物;
(3)首次投放水域生態微生物改善劑:在水域生態環境中設置上下兩層網格柵,網格柵由纖維帶編織而成,并在網格柵上掛設多個帶孔眼的多邊形容器,所述多邊形容器的尺寸為網格柵的8-10個網眼的尺寸,在所述帶孔眼的多邊形容器內放置有第一微生物復合制劑,所述多邊形容器的各個面上均設置有多個孔眼,所述孔眼的孔徑大于微生物的最大輪廓尺寸,在第一微生物復合制劑外圍包覆緩釋水溶性膜;所述第一微生物復合制劑包含質量份比為9-11:5-6:3-4的枯草桿菌、氧化硫硫桿菌和酵母菌的復合菌種;
(4)二次投放水域生態微生物改善劑:回放水域生態的水體后向水體中投放第二微生物復合制劑,再用曝氣機對水體進行增氧處理,曝氣機的動力通過設置于水域生態的水體表面上的電源提供,電源可以利用太陽能發電、風能發電或水力發電;所述第二微生物復合制劑包含質量份比為11-12:4-6:2-4的硫化細菌、硝化桿菌和光合細菌的復合菌種;
(5)構建水域生態物種;在水域生態的水體透明度達到2米時,投放蟹、螺動物和魚類;
(6)水域生態的動態監控與調整:對治理的水域生態的水質取樣檢測,根據相應指標調整生態系統中物種組成,包括水生動物數量、體量和比例的控制,及時調整沉水植物的種類配置,以及收割或轉移沉水植物,捕撈或轉移水生動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域生態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季常綠沉水植物為苦草,冬季和夏季復合型的沉水植物為伊樂藻和鴨子草組合搭配,其搭配量的體積比為3:1,沉水植物的種植密度為110-120株/m2,所述蟹、螺動物的投放量為60-80只/m2,所述魚類為鰱鳙魚。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水域生態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網格柵的體積占所述處理水域生態體積的比例為2%-3%。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水域生態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向引水裝置為自吸離心泵;下沖式出水機構設置于湖邊深度4m以上的位置的水體上部;所述水域內循環裝置的功率大于單向引水裝置的功率,水域內循環裝置還設置有出水流量電磁控制閥。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種水域生態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灰、粘土和腐殖質的混合物中,三者的質量份比為60:40:0.5。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水域生態的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網格柵呈波浪形懸浮在水中;纖維帶由聚酯纖維絲和聚氨基甲酸酯纖維絲纏繞而成;聚酯纖維絲有兩根以上、聚氨基甲酸酯纖維絲有一根,并相互纏繞而形成一股韌性纖維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孔令聰,未經孔令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13197.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