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低粘附粉鐵料的燒結方法、燒結系統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008603.4 | 申請日: | 2018-0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00428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20 |
| 發明(設計)人: | 王兆才;甘敏;賀新華;范曉慧;胡兵;何國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冶長天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2B1/16 | 分類號: | C22B1/16;C22B1/243;C10L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唐曙暉 |
| 地址: | 410006 ***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粘附 粉鐵料 燒結 方法 系統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種低粘附粉鐵料的強化制粒燒結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對初始混合料的粒度進行檢測,測得大于0.5mm的粒子含量為M1,小于0.5mm的粒子含量為M2;其中,含量為M1的大于0.5mm的粒子和含量為M2的小于0.5mm的粒子中包括高爐外返礦,高爐外返礦的總量為M0;初始混合料的總量為M1+M2;
2)計算小于0.5mm的粒子的占比k,
當k小于等于40%時,稱取M3的高爐返礦分流;其中:α為分流系數,α為0.4-0.5;將M0-M3的高爐返礦與其他初始混合料一起進入一次圓筒混勻,而后進入二次圓筒混合機制粒;將M3的高爐外返礦在二次圓筒混合機內的中后部進行短時間混勻后,獲得燒結混合料送往燒結機;
當k大于40%時,取M3為0,高爐返礦全部參與制粒;將初始混合料進入一次圓筒混勻,而后進入二次圓筒混合機制粒;將高爐外返礦在二次圓筒混合機內的中后部進行短時間混勻后,獲得燒結混合料送往燒結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驟2)中,當k小于等于45%時,稱取M3的高爐返礦分流;當k大于45%時,取M3為0,高爐返礦全部參與制粒。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驟2)中,當k小于等于50%時,稱取M3的高爐返礦分流;當k大于50%時,取M3為0,高爐返礦全部參與制粒。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參與制粒的混合料部分的含水率為β,其中:Q1為現有技術中全部燒結混合料的含水量;或者
制粒過程中,全部燒結混合料的實際含水量為Q2,其中:Q1為現有技術中全部燒結混合料的含水量。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計算的M3的值大于高爐外返礦的總量為M0時,取M3=M0,將全部的高爐外返礦進行分流,直接輸送至二次圓筒混合機內的中后部。
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初始混合料包括鐵礦粉、固體燃料、生石灰、水、熔劑和其他含鐵原料。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固體燃料為經過改性的固體燃料,經過改性的固體燃料為以固體燃料為核、石灰乳掛漿包裹的燃料結構。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經過改性的固體燃料為以固體燃料為核、石灰乳掛漿、鐵礦粉裹覆的燃料結構。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體燃料為煤粉或焦粉。
10.根據權利要求7-9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經過改性的固體燃料按照以下方式進行改性:
a)將生石灰和水混合、攪拌,得到石灰乳;
b)在步驟a)得到的石灰乳中加入固體燃料,混合,攪拌,得到經過改性的固體燃料。
11.根據權利要求7-9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經過改性的固體燃料按照以下方式進行改性:
a1)將生石灰和水混合、攪拌,得到石灰乳;
b1)在步驟a1)得到的石灰乳中加入鐵礦粉,攪拌,得到鐵礦粉和石灰乳的混合物;
c1)將步驟b1)得到的鐵礦粉和石灰乳的混合物與固體燃料進行攪拌混合,得到改性固體燃料,該改性固體燃料為以固體燃料為核、石灰乳掛漿、鐵礦粉裹覆的燃料結構;或者
a2)將生石灰、鐵礦粉和水混合、攪拌,得到鐵礦粉和石灰乳的混合物;
b2)將得到的鐵礦粉和石灰乳的混合物與固體燃料進行攪拌混合,得到改性固體燃料,該改性固體燃料為以固體燃料為核、石灰乳掛漿、鐵礦粉裹覆的燃料結構。
12.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a)中生石灰和水的重量比為1:0.7-3;和/或
步驟b)中石灰乳的重量與固體燃料的質量之比為1:1-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冶長天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南大學,未經中冶長天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08603.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