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方法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005550.0 | 申請日: | 2018-0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7885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06 |
| 發明(設計)人: | 武志剛;宋瑞波;黃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東軟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5/055 | 分類號: | A61B5/05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趙秀芹;王寶筠 |
| 地址: | 200241 上海市閔***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磁共振 彌散 加權 成像 方法 裝置 | ||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方法和裝置。該方法方法將每次采集過程中的每次激勵的每個線圈通道的奇、偶數回波折疊圖像結合每個線圈通道對應的線圈敏感度、提取到的各個相位和采集次數,分別擴展形成各個獨立的虛擬線圈通道;然后對形成的各個獨立的虛擬線圈通道進行聯合并行重建,得到磁共振彌散加權圖像。該磁共振彌散加權圖像通過對多個方程聯立求解計算得到的,求解得到的磁共振彌散加權圖像能夠完全消除N/2偽影和運動偽影。因此,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方法通過聯合并行重建能夠同時消除DWI中的N/2偽影和運動偽影,并能夠完全消除N/2偽影。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醫學影像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現代醫學影像中主要的成像方式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磁共振現象,采用射頻激勵激發人體中的氫質子,利用梯度場進行位置編碼,隨后使用接收線圈接收帶位置信息的信號,最終通過傅里葉變換重建出圖像信息。常用的磁共振系統架構圖如圖1所示。
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Diffus ion Weighted Imaging,DWI)提供了不同于常規核磁共振成像(MRI)圖像的組織對比,能對腦組織的生存和發育提供潛在的、唯一的信息。在顯示急性腦梗死和與其他腦急性病變的鑒別上非常敏感,同時,對腫瘤、感染、外傷和脫髓鞘等病變也能提供一些信息。基于此,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在臨床上應用非常廣泛。
為了加快DWI的掃描速率,DWI多采用平面回波成像序列(Echo Planar imaging,EPI)進行數據掃描。EPI是在施加一次射頻脈沖激勵后,利用讀梯度的連續正反切換,每次切換產生一個梯度回波,見圖2A,若對這些梯度回波分別施加不同的相位編碼,則可以實現一次或者多次激勵采集整個K空間數據,如圖2B。由EPI序列掃描得到的EPI原始數據由n(n為正整數)行K空間數據組成,為了簡化起見,正梯度采集的K空間數據稱為偶數回波(對應K空間的偶數行數據),負梯度采集的K空間數據稱為奇數回波(對應K空間的奇數行數據)。對于EPI序列,由于奇數回波和偶數回波的讀梯度方向不一致,導致奇數回波和偶數回波之間存在相位誤差,從而在DWI圖像中存在奈奎斯特偽影,也稱為N/2偽影,如圖2C所示。
另外,DWI對運動非常敏感,掃描對象任何微小的運動例如亞像素運動均會導致DWI數據相位的不同,從而重建出的DWI圖像產生較嚴重的運動偽影。
為了得到高質量的DWI圖像,需要去除DWI中的N/2偽影和運動偽影。當前DWI成像技術需要分別去除N/2偽影和運動偽影,無法實現同時去除DWI中的N/2偽影和運動偽影,而且,在去除N/2偽影時,只能去除線性相位誤差帶來的偽影,而不能去除高階相位誤差帶來的偽影,因此,現有的DWI成像技術也不能完全消除DWI中的N/2偽影,進而導致DWI圖像的信噪比較低。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申請提供了一種磁共振彌散成像方法和裝置,以同時去除DWI中的N/2偽影和運動偽影,并能夠完全消除N/2偽影。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方法,包括:
利用EPI序列采集每次激勵的每個線圈通道的DWI原始數據,其中,采集次數為Q,每次采集過程中的激勵次數為N,線圈通道數為C;N、C、Q均為正整數;
從DWI原始數據中提取每次采集過程中的每次激勵每個線圈通道的奇數回波數據和偶數回波數據;
分別對每次采集過程中的每次激勵每個線圈通道的奇數回波數據和偶數回波數據進行圖像重建,得到每次采集過程中的每次激勵每個線圈通道的奇數回波折疊圖像和偶數回波折疊圖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東軟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東軟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0555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