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公路事故勘查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810003129.6 | 申請日: | 2018-0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7198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8 |
| 發明(設計)人: | 陳洋卓;江奧;石躍祥;孫錦妮;伏博毅;趙鹿單;王洪;崔超杰;薛陽凡;曹纖纖;李政烜 | 申請(專利權)人: | 湘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8G1/017 | 分類號: | G08G1/017;B64C39/02;B60L53/10;G06T7/11;G06T7/194;G06T7/73;G06Q50/26 |
| 代理公司: | 長沙市融智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楊萍 |
| 地址: | 411105 湖***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公路 事故 勘查 系統 方法 | ||
1.一種公路事故勘查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子母系統和地面控制終端;所述子母系統中以機器人為母機、以無人機為子機,由子母系統共同完成事故勘查和處理作業;
所述機器人上設置有第一連接模塊和第一控制系統,以及與第一控制系統相連的定位系統、第一視頻采集系統、第一無線通信系統和供電系統;所述供電系統為各用電模塊供電;
所述無人機上設置有第二連接模塊和第二控制系統,以及與第二控制系統相連的第二視頻采集系統和第二無線通信系統;
所述第一連接模塊和第二連接模塊用于機器人與無人機固定,同時實現機器人為無人機提供電能補給;
所述第一無線通信系統、第二無線通信系統和地面控制終端兩兩通信連接;
所述定位系統,用于機器人自主定位到達事故發生點,并在無人機現場航拍結束后,提供本機位置給無人機,以便無人機正確返航;
所述第一視頻采集系統和第二視頻采集系統,分別用于機器人和無人機對事故現場及其周邊進行系統地拍攝,并將拍攝的視頻通過無線通信傳輸給地面控制終端,以便地面控制終端實時監測事故現場情況,對子母系統進行控制;
所述第一控制系統接收地面終端對于機器人的控制;地面控制終端根據實時監測的機器人拍攝視頻,人工干預機器人工作狀態以及行走區域;
所述第二控制系統接收地面終端對于無人機的控制;地面控制終端根據實時監測的無人機航拍視頻,實現人工干預無人機飛行狀態以及飛行區域;
所述事故勘查包括摩擦類事故監測,步驟如下:
Step11:對子母系統拍攝的視頻圖像進行預處理:對圖像進行灰度處理和去噪,并按照道路交通標線的方向調正圖像的方向;
Step12:對預處理后的圖像去除背景部分,然后提取圖像邊緣并進行二值化處理,得到圖像中的汽車輪廓;將圖像中的兩個汽車輪廓分別擬合為長方形,分別記為長方形A和長方形B,其中A相對于車道行進方向為前車,B相對于車道行進方向為后車;把圖像映射在二維平面坐標系中;
Step13:計算車身與道路交通標線的角度,即車身偏離方向角度為α;
求長方形B四條邊的斜率,分別記為Ki,i=0,1,2,3,選擇其中小于0的值,記為k,則有:
α=arctan(k);
Step14:求取兩個汽車車身的最短距離l;
如果Step12中兩個汽車輪廓無法擬合為兩個獨立的長方形,則判定:l=0;
否則,進行如下步驟:
首先,求取長方形A的距離長方形B最近的一個頂點V(x1,y1);
然后,求取長方形B四條邊中斜率為k并且距離長方形A距離較近的邊NO所在直線l2的方程:
S·x+T·y+C=0
其中,S=1,T=-k,C=-a+kb,(a,b)為邊NO與其相鄰邊MN的交點N的坐標;
最后,求點V(x1,y1)到直線l2的距離,即為兩個汽車車身的最短距離l:
Step15:根據車身偏離方向角度為α和兩個汽車車身的最短距離l判斷發生摩擦類事故的可能性;
如果l=0,則必定發生了摩擦類事故;
如果l≤ln且α≥αn,則發生摩擦類事故可能性較大;
如果l>ln且α<αn,則發生摩擦類事故可能性較小;
其中,ln為車身距離閾值,αn為車身偏離方向角度閾值,為經驗參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事故勘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無人機上還設置有電量檢測模塊,電量檢測模塊實時監測無人機電量,當電量低于30%,無人機自動返航,與機器人上的第一連接模塊連接充電。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事故勘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無人機上還設置有與第二控制系統相連的巡航系統,用于定時采集高速公路路況視頻,并實時將視頻傳輸給地面控制終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湘潭大學,未經湘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10003129.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