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活性物質保持用管、活性物質保持用管組、電極和鉛蓄電池在審
| 申請號: | 201780097955.5 | 申請日: | 2017-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2762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11 |
| 發明(設計)人: | 鈴木啟太;拔水幸太;中西良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立化成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1M4/14 | 分類號: | H01M4/14;H01M4/16;H01M4/7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銀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陳彥;胡玉美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活性 物質 保持 用管組 電極 蓄電池 | ||
一種活性物質保持用的管(111),其具備將基材部(14a)和基材部(14b)彼此固定而形成的筒狀基材(14)。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活性物質保持用管、活性物質保持用管組、電極和鉛蓄電池。
背景技術
鉛蓄電池被廣泛用作工業用或民生用的二次電池,特別是電動車用鉛蓄電池(例如汽車用鉛蓄電池。所謂的蓄電池)、或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不間斷電源)、防災(緊急)無線、電話等的備用鉛蓄電池的需求多。
作為鉛蓄電池,例如由筒狀的管、插入至管內的芯棒(集電體)、以及填充于管與芯棒之間的電極材構成。例如下述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一種以玻璃纖維或合成纖維為主要成分的織布管作為筒狀的管。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8-203506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但是,為了適合長時間使用鉛蓄電池,實現優異的循環特性很重要,從而要求提高鉛蓄電池的循環特性。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夠提高鉛蓄電池的循環特性的活性物質保持用管、活性物質保持用管組和電極。另外,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循環特性優異的鉛蓄電池。
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法
作為第1形態,本發明提供一種活性物質保持用管,其具備將一個基材部和另一個基材部彼此固定而形成的筒狀基材。
本發明人等發現了下述見解。即,活性物質保持用管有時按照如下步驟,通過將多個基材部彼此連接而形成筒狀基材來制造。首先,在使兩片基材彼此相對配置后,通過隔著大致相等間隔而形成的彼此大致平行的多個直線狀的連接部(例如縫合部)將一個基材與另一個基材連接。接著,使樹脂成分含浸于基材中后,使基材干燥等,從而得到具有以下結構的活性物質保持用管組,所述結構是將具有筒狀基材的多個活性物質保持用管通過連接部連接而成的結構。在形成活性物質保持用管組時在活性物質保持用管的并排設置方向上的端部殘留了不需要部(例如,不構成筒狀基材的基材部)的情況下,可以將該不需要部切斷而除去。在這種情況下,配置在活性物質保持用管的并排設置方向上的端部的活性物質保持用管中的基材彼此的連接部會露出。這里,在基材部彼此的連接部具有電極材能夠通過的空間(例如,縫合部的網眼間隙)的情況下,或在鉛蓄電池的充放電中由于活性物質保持用管內的內壓升高等而導致基材部彼此的連接部破損的情況下,有時電極材會從活性物質保持用管泄漏到電解液中,其結果是,鉛蓄電池的循環特性降低。
與此相對,在第1形態的活性物質保持用管中,通過將一個基材部和另一個基材部彼此固定,從而即使在基材部彼此的連接部形成了電極材能夠通過的空間,該空間也會被固定部封閉。另外,由于基材部彼此的連接部的密合性優異,因此即使在鉛蓄電池的充放電中活性物質保持用管內的內壓升高等的情況下,也可抑制活性物質保持用管膨脹而使基材部彼此的連接部破損。由此,能夠抑制電極材泄漏到電解液中,因此能夠提高循環特性。
在第1形態中,也可以一個基材部和另一個基材部通過熔合而彼此固定。
作為第2形態,本發明提供一種活性物質保持用管,其具備:將一個基材部和另一個基材部彼此連接而形成的筒狀基材;以及在筒狀基材的外周側,與將一個基材部和另一個基材部彼此連接的連接部接觸的被覆部。
在第2形態的活性物質保持用管中,通過被覆部與將一個基材部和另一個基材部彼此連接的連接部接觸,從而即使在基材部彼此的連接部形成了電極材能夠通過的空間,也可利用被覆部抑制電極材從該空間泄漏到外部。由此,能夠抑制電極材泄漏到電解液中,因此能夠提高循環特性。
第2形態中,被覆部可以包含粘接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立化成株式會社,未經日立化成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8009795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