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內燃機的重啟待機控制方法以及重啟待機控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80094791.0 | 申請日: | 2017-09-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6581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11 |
| 發明(設計)人: | 小石瑛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產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02N11/00 | 分類號: | F02N11/00;F02B67/06;F02D45/00;F02N11/08;F16H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蘭 |
| 地址: | 日本神***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燃機 待機 控制 方法 以及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內燃機的重啟待機控制方法以及重啟待機控制裝置。內燃機(1)具有傳動帶式起動機/發電機(4),在車輛停止時進行怠速停止。在為了車輛停止而切斷燃料且使發動機轉速隨之降低的過程中,為了抑制因傳動帶(9)松弛而使重啟響應性降低,進行起動機/發電機(4)的預備牽引。減速時的傳動帶張力因發動機轉速的脈動,而在微觀上張力相對較高的期間與張力相對較低的期間周期性地發生變化。因為高張力期間傳動帶(9)不產生松弛,所以只在低張力期間施加預備牽引扭矩。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利用經由帶傳動機構與曲軸聯動的電動機/發電機進行重啟的內燃機,特別涉及一種重啟待機控制方法以及重啟待機控制裝置,其在為了車輛停止而切斷內燃機的燃料且發動機轉速隨之降低時,進行準備重啟的電動機/發電機的預備牽引。
背景技術
已知一種為了提高內燃機的燃料效率而在車輛停止期間使內燃機停止的所謂的怠速停止技術,但此外,也已知一種技術,其在更早的階段、即車輛為了車輛停止而減速過程中切斷燃料,來謀求提高燃料效率。在這樣內燃機停止燃燒的狀態下發動機轉速以及車速降低的過程中,假設在駕駛員為了重新加速而踩踏加速器踏板時、發動機轉速已降低至某極限(可自主恢復的轉速)以下的情況下,需要由電動機/發電機等施加啟動扭矩,使內燃機重啟。
在專利文獻1中已經公開一種待機控制,其在經由帶傳動機構而連接電動機/發電機的結構中,為了提高在上述行駛過程中請求重啟時的啟動響應性,在內燃機停止燃燒后,使電動機/發電機以比較小的扭矩進行牽引動作(即預備牽引),消除傳動帶的松弛。
也就是說,纏繞在曲軸帶輪與電動機/發電機的帶輪之間的環狀傳動帶雖然對應于扭矩傳遞方向,一側張緊,另一側松弛,但在上述的減速過程中,在電動機/發電機利用曲軸進行旋轉時,在利用電動機/發電機的啟動時應該成為張緊側的區間(相對于傳動帶移動方向,成為電動機/發電機帶輪的上游側的區間)成為松弛側,且在此傳動帶可能產生松弛。因此,即使根據重啟請求、電動機/發電機開始牽引動作,在傳動帶的松弛度為0、傳動帶張力上升之前也不向曲軸帶輪傳遞啟動扭矩,結果啟動時間延長。另外,因為在松弛度為0的時間點,傳動帶張力急劇上升,所以最大張力增大,成為傳動帶劣化的主要原因。
在專利文獻1中,不論實際上是否存在重啟請求,通過使電動機/發電機進行預備牽引,來謀求消除傳動帶的松弛。
然而,在這樣于車輛減速過程中通過電動機/發電機施加預備牽引扭矩的現有的待機控制中,因為原本在試圖使內燃機停止的情況下向內燃機施加牽引扭矩,所以發動機轉速的降低速度降低,在通常存在于怠速轉速以下的共振點(車輛的動力傳動系統共振的頻帶)滯留的時間增長,噪音振動特性惡化。另外,至內燃機完全停止所需要的時間延長,并且當牽引扭矩過大時,內燃機不停止。另外,假設在不進行重啟的情況下,則由于預備牽引而浪費了所消耗的能量。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986617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內燃機的重啟待機控制方法為,
在為了車輛停止而切斷內燃機的燃料且發動機轉速隨之降低時,進行準備重啟內燃機且用于抑制傳動帶在曲軸與電動機/發電機之間的松弛的預備牽引,
并且在傳動帶張力在張力相對較大的高張力期間與張力相對較小的低張力期間周期性地變化過程中,控制該預備牽引,使低張力期間的預備牽引扭矩比高張力期間的預備牽引扭矩大。
例如,只在所述低張力期間內進行所述預備牽引,在所述高張力期間,不施加預備牽引扭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產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日產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8009479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車輛控制裝置、車輛以及車輛控制方法
- 下一篇:用戶終端以及無線通信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