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降低電子設備功耗的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80084579.6 | 申請日: | 2017-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22634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03 |
| 發明(設計)人: | 宋彥斐;歐碧桃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52/02 | 分類號: | H04W52/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降低 電子設備 功耗 方法 裝置 | ||
一種電子設備和降低電子設備功耗的方法,該電子設備包括第一處理器和第二處理器,第一處理器被配置為在電子設備處于省電模式下時,第一處理器被斷電;第二處理器,被配置為在電子設備處于省電模式時,控制與第一處理器本地總線相關聯的外圍硬件,外圍硬件包括以下項中的至少一個:顯示單元、輸入單元、藍牙單元、感測單元。該電子設備在省電模式時第一處理器被斷電,通過第二處理器控制外圍硬件,保障電子設備在省電模式下的基本功能,從而提升電子設備的續航能力和用戶體驗。
技術領域
本申請實施例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并且更具體地,涉及降低電子設備的功耗的技術。
背景技術
隨著可穿戴設備的興起,智能手表已經成為可穿戴電子設備中重要的一員,現在的智能手表除了能夠指示時間之外,還具有通知提醒、導航、運動記錄、健康監測等功能。
當前智能手表一個重要的設計限制就是續航能力,由于設備自身電量消耗以及電池能力的限制,大部分智能手表都需要每天充電或者隔天充電。這導致出現許多狀況,在這些狀況中,當電池電量達到近耗盡水平時,用戶不再能使用基本的計時、接收通知提醒、導航、運動記錄和健康監測等功能,這給用戶造成諸多不便。
綜上所述,當前迫切需要一種能夠在保證用戶體驗的前提下,精確降低智能電子設備功耗的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本文描述了一種降低電子設備功耗的方法及裝置,以提升電子設備的續航能力。
第一方面,本申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子設備。電子設備可在省電模式或活動模式下進行操作,電子設備包括第一處理器和第二處理器。第一處理器被配置為在電子設備處于省電模式下時,第一處理器被斷電;第二處理器,被配置為在電子設備處于省電模式時,控制與第一處理器本地總線相關聯的外圍硬件,外圍硬件包括以下項中的至少一個:顯示單元、輸入單元、藍牙單元、感測單元。
電子設備的第一處理器(例如,中央處理器(CPU)或應用處理器(AP)),負責運行操作系統(例如,智能手表操作系統)和各種應用程序。電子設備的第二處理器(例如,低功率處理器、低功率微處理器(MPU)或MCU)負責控制電子設備的感測單元(感測單元負責記錄運動事件,例如,步行事件或者晃動事件)。電子設備一般都由電池供電,電池電量有限,而操作系統運行以及應用程序后臺運行會耗費電子設備的電量。
電子設備省電模式下斷開第一處理器的電力傳輸,通過使用第二處理器(例如,低功率處理器、低功率微處理器(MPU)或MCU)作為控制器控制一些必要的外圍硬件(例如,顯示屏、輸入單元(例如,電源按鍵)、藍牙單元、感測單元),能夠有效的減少應用處理器的功耗,增加電子設備的續航時間。與此同時,又保障了電子設備的基本功能,例如,可以實現在省電模式下顯示時間和步數信息,也能通過藍牙單元保持與另一設備(例如,手機)的藍牙通信,同時可以通過輸入單元(例如,電源鍵)執行重啟或者關機等操作,還可以實現在省電模式下抬腕點亮屏幕。
在一個可能的設計中,第一處理器被配置為在電子設備處于活動模式下時,通過移動行業處理器接口(MIPI)控制與第一處理器本地總線相關聯的顯示單元。
在一個可能的設計中,第二處理器被配置為電子設備處于省電模式下時,通過串行外設接口(SPI)控制與第一處理器本地總線相關聯的顯示單元。
電子設備在活動模式下工作時,需要顯示的內容數據量較大,屏幕顯示內容有變化時,電子設備需要進行一系列的刷新動作以在屏幕上顯示流暢的動畫,采用移動行業處理器接口(MIPI)可以滿足活動模式下的顯示數據的高速傳輸。
電子設備在省電模式下工作時,需要顯示的內容較少,一般只需要顯示虛擬表盤、時間和步數信息,采用串行外設接口(SPI)即可滿足顯示要求,降低了系統消耗。
在一個可能的設計中,第一處理器被配置為在電子設備處于省電模式下通過功率適配器充電時,所述第一處理器通電并將電子設備切換到活動模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8008457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