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顯示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80079077.4 | 申請日: | 2017-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12174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4 |
| 發明(設計)人: | 千田滿 | 申請(專利權)人: | 夏普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09G3/36 | 分類號: | G09G3/36;G09G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 11323 | 代理人: | 權鮮枝;張艷鳳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顯示裝置 | ||
本發明提供既能抑制閃爍的發生又能切換幀頻率的顯示裝置。本發明的顯示裝置具備:顯示部,其具有共用電極;驅動部,其驅動上述顯示部;以及顯示控制部,其控制上述驅動部,上述顯示控制部進行用于對上述顯示部進行交流驅動的控制,并且在從以第1幀頻率驅動上述顯示部的第1驅動期間向以與上述第1幀頻率不同的第2幀頻率驅動上述顯示部的第2驅動期間切換時,在上述第1驅動期間與上述第2驅動期間之間設置過渡期間,上述過渡期間包含以取為上述第1幀頻率與上述第2幀頻率之間的值的至少1種幀頻率驅動上述顯示部的期間,在上述過渡期間內,以正極性的電壓驅動上述顯示部的正極性期間的總計時間與以負極性的電壓驅動上述顯示部的負極性期間的總計時間不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顯示裝置。更具體地,涉及進行交流驅動的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裝置等顯示裝置用于電視機、智能手機、平板電腦、PC、汽車導航等用途。特別是,在移動終端用途的顯示裝置中,要求顯示質量的提高以及低功耗化,因此,提出了各種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3)。
專利文獻1:特開2001-312253號公報
專利文獻2:特開2015-75723號公報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2013/115088號
發明內容
但是,在現有的顯示裝置中,即使是在顯示動態圖像和靜態圖像中的每一種圖像的模式下沒有發生閃爍的情況下,在動態圖像和靜態圖像之間切換幀頻率時有時也會發生閃爍,顯示質量下降。本發明的發明人以液晶顯示裝置為例在下面說明針對其原因進行各種研究的結果。
在液晶顯示裝置中,當用直流電壓(DC電壓)持續驅動時,會蓄積電荷或者在液晶層(液晶材料)、電極等發生化學反應(例如氧化還原反應)等,而致使顯示特性劣化。因此,一般采用使施加電壓的極性按每1幀交替地反轉為正極性和負極性、使得施加到液晶層的直流電壓成分大致為零的驅動方法。但是,在液晶層(液晶分子)的響應特性根據施加電壓的極性(正極性和負極性)而不同的情況下,即使是使施加到液晶層的正極性和負極性的電壓的絕對值相互相等,相對于這些電壓的液晶層的光透射率也不會相等。其結果是,圖像的亮度不同,出現由按每1幀產生的明暗的差所致的閃爍。對此,為了使各幀中的液晶層的光透射率相等,通過調整正極性和負極性的電壓(絕對值)或者調整施加到共用電極的電壓(以下也稱為共用電壓。),從而使施加到液晶層的正極性和負極性的電壓(絕對值)從相互實質上相等的狀態向其中一個極性側移位。由此,使得液晶層的光透射率大致相等,使閃爍最小化。這樣以使閃爍最小化的方式調整后的共用電壓也被稱為“最佳共用電壓”。根據最佳共用電壓,在施加電壓是正極性時與施加電壓是負極性時這兩種情況下,液晶層的光透射率相等(圖像的亮度相等),其結果是,閃爍變得不醒目。
但是,即使在閃爍被最小化而閃爍不被看到的情況下,在切換幀頻率時,根據液晶層、取向膜、絕緣膜等的RC時間常數的平衡,施加到液晶層的電壓的平衡有時會暫時失去,其結果是,對閃爍的最小化而言最佳的共用電壓(Vcom)暫時變動,因此,在幀頻率切換后,閃爍有時會醒目。這種由于某些原因而最佳共用電壓出乎意料地發生變動的現象也被稱為“Vcom移位”。
如上所示,就現有的顯示裝置而言,尚未發現既能抑制閃爍的發生又能切換幀頻率的方案。
在上述專利文獻1中,作為實現低功耗化的方案,記載了在掃描畫面的掃描期間之后設置將全部掃描信號線設為非掃描狀態的中止期間的驅動方法。但是,在上述專利文獻1中,沒有關于幀頻率的切換的記載,有改善的余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夏普株式會社,未經夏普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8007907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立體廣告設備
- 下一篇:處理來自分布式麥克風的語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