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夾層玻璃在審
| 申請號: | 201780063934.1 | 申請日: | 2017-10-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8438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04 |
| 發明(設計)人: | 野田隆行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本電氣硝子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03C27/12 | 分類號: | C03C27/12;B32B17/10;B61D25/00;B60J1/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巖 |
| 地址: | 日本國***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玻璃片材 芯材 夾層玻璃 粘接層 外側表面 覆蓋板 樹脂板 樹脂制 優選 破損 | ||
夾層玻璃10具備:包含樹脂板12的芯材11、以及在芯材11的兩個表面經由粘接層15a和15b而層疊的第一玻璃片材13a和第二玻璃片材13b。第一玻璃片材13a和第二玻璃片材13b的厚度均薄于芯材11的厚度。在第一玻璃片材13a的外側表面經由粘接層15c而層疊有樹脂制的覆蓋板14。由此,在質量輕的同時,能夠抑制由飛來物的撞擊所致的局部破損。第一玻璃片材13a和第二玻璃片材13b的厚度均優選為芯材11的厚度的1/5以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在芯材的兩面經由粘接層而層疊玻璃片材的夾層玻璃。
背景技術
窗玻璃通常使用單層的板玻璃。但是,單層的板玻璃容易因破裂而發生破損,且質量大,因此,尋求更為安全且輕量的窗玻璃。對于交通工具(例如汽車、火車、飛機等)的窗玻璃而言,安全性和輕量性特別重要。因而,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替代板玻璃而將夾層玻璃用于窗玻璃。
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夾層玻璃通過經由粘接層將玻璃片材層疊于聚碳酸酯制芯材的兩個表面而構成。玻璃片材的厚度為0.05mm~1.50mm,聚碳酸酯制芯材的厚度為0.10mm~8.00mm。通過采用這種構成,能夠同時實現輕量化和高耐久性。
此外,專利文獻2中記載了一種透明層疊體。該透明層疊體是依次層疊有玻璃板、中間膜、熱熔型聚氨酯系粘接層和聚碳酸酯板的構成。中間膜是依次層疊有聚乙烯醇縮丁醛膜/樹脂層/聚乙烯醇縮丁醛膜的構成,樹脂層中使用在室溫下與聚乙烯醇縮丁醛膜相比粘性更高的樹脂。中間膜的厚度為0.2~1.3mm,熱熔型聚氨酯系粘接層的厚度為0.1~0.8mm。此外,相對于玻璃板的厚度2~6mm左右,將聚碳酸酯板的厚度設為1~5mm左右。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2/15761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10-119184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對于高速鐵路等以高速(例如100km/h以上)進行移動的交通工具而言,對窗玻璃要求更高的安全性,確保相對于飛來物體的安全性尤為重要。具體而言,高速鐵路時常發生在運行中石頭、冰等飛來物體以高速撞擊窗玻璃的情況。此外,在與對向列車進行錯車時,飛石、脫離物從極近距離以高速飛來并撞擊窗玻璃。
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夾層玻璃為了輕量化而減薄了玻璃片材的厚度。在此情況下,若飛來物體以高速撞擊玻璃片材,則玻璃片材的一部分表面產生裂紋,該裂紋沿著玻璃片材的厚度方向延伸而貫穿玻璃片材。因此,玻璃片材容易局部被破壞。由于裂紋傳播至聚碳酸酯制芯材的可能性低,因此,不存在碎片立即飛散的危險性,但有損夾層玻璃的美觀。此外,若玻璃片材局部被破壞,則以該部分為起點而聚碳酸酯制芯材發生劣化,因此,作為窗玻璃的功能降低。因而,期望將玻璃片材的一部分已破損的夾層玻璃加以更換。
上述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透明層疊體中依次層疊有玻璃板、中間膜、熱熔型聚氨酯系粘接層和聚碳酸酯板,因此,飛來物體會撞擊聚碳酸酯板。此時,裂紋不會沿著厚度方向貫穿聚碳酸酯板,聚碳酸酯板呈現局部凹陷的程度。
然而,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透明層疊體中,將熱膨脹特性不同的玻璃板與聚碳酸酯板加以層疊,因此產生翹曲。為了吸收該翹曲,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透明層疊體中使用特殊的中間膜和熱熔型聚氨酯系粘接層。此時,存在中間膜和熱熔型聚氨酯系粘接層的厚度變厚的傾向。并且,為了得到玻璃板與聚碳酸酯板的剛性的平衡,需要將它們的厚度設為規定的比率。其結果,玻璃板在透明層疊體中所占的比例變高,輕量化變得不充分。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進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質量輕且能夠抑制由飛來物的撞擊導致的局部破損的夾層玻璃。
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法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述的夾層玻璃如下所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本電氣硝子株式會社,未經日本電氣硝子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8006393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