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樹脂部件及其成形方法、成形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80059968.3 | 申請日: | 2017-09-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8978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2 |
| 發(fā)明(設計)人: | 森泉大樹;加美勇輝;平野昇;才村敏弘;宮本一;遊佐淳;川野和央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29C45/16 | 分類號: | B29C45/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崔成哲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樹脂 部件 及其 成形 方法 裝置 | ||
一種儀表板(10),其由基材(M1)構成的基材部(20)與由異種材料(M2)構成的異種材料部(30)接合而成。異種材料部(30)進入到基材部(20)中,且該進入部(33)具有多個斷續(xù)的凹部。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由多種樹脂材料構成的樹脂部件及其成形方法、成形裝置。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安全氣囊門與車輛的儀表板分開形成,嵌入儀表板的開口部并安裝在儀表板上。
然而,近年來,為使安裝作業(yè)更加高效,有時會通過注射成形一體地形成儀表板和安全氣囊門(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9-226413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但是儀表板和安全氣囊門是根據各自的適應性選擇樹脂材料的,所以樹脂材料不同。因此,在專利文獻1等所記載的現(xiàn)有技術中,也存在無法充分確保接合強度的情況。
鑒于上述情況,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實現(xiàn)接合強度的提高的樹脂部件及其成形方法、成形裝置。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fā)明的樹脂部件為由第一樹脂材料構成的第一樹脂部與第二樹脂材料構成的第二樹脂部接合而成的樹脂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樹脂部與所述第二樹脂部中的任意一方進入到另一方中,且該進入部具有多個斷續(xù)的凹部。
根據本發(fā)明的樹脂部件,由于從第一樹脂部與第二樹脂部中的任意一方進入到另一方中的進入部具有多個斷續(xù)的凹部,且與不存在這樣的凹部的情況相比接合面積增大,因此能夠實現(xiàn)第一樹脂部與第二樹脂部的接合強度的提高。
優(yōu)選地,在本發(fā)明的樹脂部件中,所述進入部上沿著與該進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布置有所述多個斷續(xù)的凹部。
在這種情況下,在進入部沿著與進入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時也能夠實現(xiàn)第一樹脂部與第二樹脂部的接合強度的提高。
本發(fā)明的樹脂部件的成形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成形后的所述樹脂部件的成形有所述第一樹脂部的第一成形部與成形后的所述樹脂部件的成形有所述第二樹脂部的第二成形部的邊界部位布置有多個突起的型腔中,向所述第一成形部供給所述第一樹脂材料,同時以不同于所述第一樹脂材料的供給壓力的供給壓力向所述第二成形部供給所述第二樹脂材料。
根據本發(fā)明的樹脂部件的成形方法,第一樹脂材料或第二樹脂材料中的供給壓力較大的一方從布置于型腔的多個突起的間隙進入另一方。并且,該進入的程度在各部位間不相同。由此,由于在成形品即樹脂部件中,從第一樹脂部與第二樹脂部中的任意一方進入到另一方中的進入部具有多個凹部,所以能夠實現(xiàn)第一樹脂部與第二樹脂部的接合強度的提高。
本發(fā)明的樹脂部件的成形裝置為由第一樹脂材料構成的第一樹脂部與第二樹脂材料構成的第二樹脂部接合而成的樹脂部件的成形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型腔,其在成形后的所述樹脂部件的成形有所述第一樹脂部的第一成形部與成形后的所述樹脂部件的成形有所述第二樹脂部的第二成形部的邊界部位布置有多個突起;第一供給噴嘴,其向所述第一成形部供給所述第一樹脂材料;第二供給噴嘴,其向所述第二成形部供給所述第二樹脂材料;以及控制單元,其以不同于所述第一樹脂材料的供給壓力的供給壓力供給所述第二樹脂材料。
根據本發(fā)明的樹脂部件的成形裝置,第一樹脂材料或第二樹脂材料中的供給壓力較大的一方從布置于型腔的多個突起的間隙進入另一方。并且,該進入的程度在各部位間不相同。由此,由于在成形品即樹脂部件中,從第一樹脂部與第二樹脂部中的任意一方進入到另一方中的進入部具有多個凹部,所以能夠實現(xiàn)第一樹脂部與第二樹脂部的接合強度的提高。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未經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8005996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