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富氧水及/或富氫水制造機在審
| 申請號: | 201780054979.2 | 申請日: | 2017-09-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417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16 |
| 發明(設計)人: | 田錫鎬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FOURL設計 |
| 主分類號: | C02F1/467 | 分類號: | C02F1/467;C02F1/461;C25B1/04;C02F1/68;B01D3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張瑾 |
| 地址: | 韓國京畿道城南市盆唐區板橋路697,A-*** | 國省代碼: | 韓國;KR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富氫水 富氧水 制造機 便攜式水瓶 體內 供應新鮮空氣 活性炭 高純度氧 健康生活 氫發生器 活性氧 流體泵 氫供應 有效地 排出 吸入 源水 電解 給水 溶解 飲用 制造 | ||
本發明涉及富氧水及/或富氫水制造機,是利用具有吸入或排出功能的流體泵將通過對水的電解發生氧/氫的氧/氫發生器所發生的氧或氫供應給水而制造富氧水及/或富氫水的富氧水及/或富氫水制造機,其能以便攜式水瓶內的水為源水,簡便、迅速、有效地使便攜式水瓶內直接生成溶解有高純度氧或氫的富氧水或富氫水,而飲用如此生成的富氧水或富氫水時,可以給體內供應新鮮空氣并給體內供應氫,排除有害于人體的活性氧或活性炭而使人享受健康生活。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富氧水及/或富氫水制造機,具體是,該富氧水及/或富氫水制造機不需特別供應水,以便攜式水瓶中裝的生水為源水,使該生水強制循環同時用氧/氫發生器電解,產生高純度氧或氫,將產生的氧或氫填充到便攜式水瓶中,得到氧或氫被溶解的富氧水或富氫水并可以簡單便利地裝在便攜式水瓶中且可以隨時飲用。
背景技術
氧氣是通過呼吸被吸進體內,通過血液輸送到人體的各個器官,輸送的氧氣作為頭腦活動和運動能量被消耗。
體內的氧消耗量是在各個組織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從大腦和肌肉的氧消耗量來看,大腦的氧消耗量更大。
大腦在所有臟器、器官中的氧消耗量最大,其重量只有1.4Kg,占體重的2%左右,但其對于氧的消耗量相當于全身對于氧的消耗量的25%左右。
大腦不像肌肉含有在體內可以儲存一定氧氣的“肌紅蛋白”等物質,故輸入的氧氣會一瞬間就被消耗掉。
呼吸的空氣變成無氧狀態時,因肺部血液不發生所需的氧分壓,導致呼吸該無氧空氣會引發喪失意識的危險。
氧氣在我們身體發揮氧化作用,幫助身體抵抗感染性微生物和致病菌。氧氣應不斷到達體內各處的細胞,否則無法維持生命。進行呼吸動作的心臟和肺,左右肺約有7億肺細胞(肺泡)給血液供氧,通過心臟的泵作用,將血液輸送至體內的各個角落。
大部分現代人的血液因運動不足和有害飲食被酸性化,膽固醇粘貼在血管上,阻礙血液的流動是所有成人病的根源,但供應新鮮的氧氣,可以使衰弱的多個功能有效得到恢復。
本創作人作為注冊權人的韓國專利申請第10-2003-0034755號的“富氧水制造機”就是如上所述的制造含大量氧氣的水即富氧水制造機的一例。
所述富氧水制造機是使用通過PSA方式、隔膜方式和平膜方式等三種方法的氧氣發生裝置產生氧氣,并迅速溶解于水而制造富氧水。
但,如上所述的現有富氧水制造機產生氧氣的過程復雜,流體泵吸入空氣壓縮后輸送到噴嘴時產生的濕氣對所述噴嘴中的沸石產生作用,產生氧氣時,使氧氣純度急劇下降。所述流體泵中產生的噪聲和振動反而會給用戶造成壓力或影響睡眠,且流體泵內部還容易繁殖細菌。
目前開發一種利用電解方式的制氧機,但其使用的是堿電解質溶液,使用上需多加注意,安全性上也存在一定問題。
鑒于上述的諸多問題,創造且注冊權人為本創作人的韓國專利申請第10-2005-31091號的“利用水的制氧機”是不使用電解質、添加劑等,是將水電解以后制造高純度氧,其運行簡便,不發生噪聲,不使用堿等電解質,而安全方便管理,效率高,電消耗量少,外形簡潔小巧。
但所述發明的利用水的制氧機的富氧水機及其它各種氧發生裝置的富氧水機均需設置體積較大的水箱,用來供應產生氧氣所需的源水,而且必須持續供水,或者經常更換大水桶供水,為補充水還需隨時檢查剩余量的水。
此外,將大體積的水箱或水桶連接安裝后,不但體積變大,結構也變得非常復雜,導致生產成本增加,而且水的供應中斷時,還會造成完全不可能使用的問題。
另一方面,活性氧中有害人體的(攻擊力強的氧)是暴露在紫外線下會在體內大量發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FOURL設計,未經株式會社FOURL設計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8005497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