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生產鋼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80054712.3 | 申請日: | 2017-09-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898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26 |
| 發明(設計)人: | 姜秀昌;安鐘泰;韓雄熙;白埈政;宋旼縞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POSCO |
| 主分類號: | C21C7/072 | 分類號: | C21C7/072;C21C7/00;C22C38/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蔡勝有;蘇虹 |
| 地址: | 韓國慶*** | 國省代碼: | 韓國;KR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熔融金屬 鋼水 吹入 固體原材料 儲存器 最小化 制造 熔融狀態 鐵合金 需氮量 氮量 熔融 制備 容納 生產 | ||
根據本發明,用于制造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制備第一鋼水和含錳熔融金屬;向儲存器中吹入氮并向容納在儲存器中的熔融金屬中吹入氮,由此將熔融金屬中的氮量(重量%)調節為所需氮量(重量%);以及倒入第一鋼水和吹入氮的熔融金屬以制造第二鋼水,其為包含錳和氮的鋼水,因此,根據本發明的一個示例性實施方案,由于在如在常規方法中使大量固體原材料熔融時沒有吹入氮,因此,可以最小化或防止由高溫熱引起的錳氧化。此外,根據一個實施方案,根據需要向制造的熔融狀態的制造的熔融金屬中注入少量的含錳有色金屬或FeMn鐵合金,而不如在常規方法中那樣注入大量固體原材料,因此,可以最小化或防止由固體原材料的注入引起的溫度下降問題。
技術領域
本公開這里涉及用于生產鋼的方法,并且更具體地,涉及這樣的用于生產鋼的方法,所述方法允許容易地添加氮。
背景技術
具有5重量%至25重量%的高錳含量的高錳鋼具有優異的可加工性、高的超低溫韌性和高的強度,并因此被廣泛用作高強度的高成形性的車輛用鋼材。
然而,高錳鋼的缺點在于其屈服強度僅為約300MPa以及其拉伸強度無法超過1GPa,并且需要提供一種在保持延伸率的同時具有更高強度的高錳鋼。為此,已經嘗試了生產具有增加的氮含量的高錳鋼。
用于增加氮含量以改善強度和延伸率的方法包括如韓國專利第1193718號中所公開的方法,其中在將固態FeMn鐵合金、含錳有色金屬和廢鐵裝入電弧爐中并使其熔融的同時添加氮。在這種情況下,應使裝入電弧爐中的大量固體材料(固態FeMn鐵合金、含錳有色金屬和廢鐵)熔融并因此應使用高溫熱進行加熱,因此,存在由于高溫熱而使錳氧化的限制。
存在另一種方法,如韓國專利第1450177號中所公開的,其中使固態FeMn鐵合金、含錳有色金屬和廢鐵在真空熔煉爐中熔融,然后在將熔煉爐內部加壓直至1.5巴至2.5巴的同時添加氮。然而,在該方法中,也存在這樣的限制:由于應使大量固體材料熔融,因此由于高溫熱而發生錳的氧化,并且對熔煉爐內部加壓需要長時間并因此導致操作時間增加。
此外,在上述電弧爐和真空熔煉爐的情況下,由于添加固體鐵合金而難以確保鋼水的溫度。
(現有技術文獻)
韓國專利第10-1450177號
韓國專利第10-1193718號
發明內容
技術問題
本公開在此提供了用于生產鋼的方法,所述方法使得氮含量能夠容易地增加。
技術方案
根據一個示例性實施方案,用于生產鋼的方法包括:制備第一鋼水和含錳熔體;向儲存器中供給氮氣以向容納在儲存器中的熔體中吹入氮,并由此將熔體中的氮含量(重量%)調節至所需氮含量(重量%);以及使熔體與第一鋼水混合以生產包含錳和氮的第二鋼水。
將熔體中的氮含量(重量%)調節至所需氮含量(重量%)包括:通過使用作為第二鋼水的目標生產量的第二鋼水量(T)和待混合的第二鋼水的目標氮含量(重量%)計算第二鋼水需要的所需氮含量(T);通過使用第二鋼水需要的所需氮量(T)和熔體的混合量(T)計算熔體為生產第二鋼水需要的所需氮含量(重量%);導出熔體溫度、熔體中的碳(C)含量(重量%)、熔體中的鉻(Cr)含量(重量%)或熔體中的鋁(Al)含量(重量%)中的至少一者以滿足計算的所需氮含量(重量%);以及在向儲存器內的熔體中吹入氮的同時調節熔體以滿足導出的熔體溫度,并且調節熔體中的鉻(Cr)含量(重量%)或熔體中的鋁(Al)含量中的至少一者以滿足導出的熔體中的鉻(Cr)含量(重量%)和導出的熔體中的鋁(Al)含量(重量%)。
在計算第二鋼水需要的所需氮量時,使用方程式1,
[方程式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POSCO,未經株式會社POSCO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8005471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