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控制車輛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80051723.6 | 申請日: | 2017-08-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41612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16 |
| 發明(設計)人: | 丹尼爾·E·威廉姆斯 | 申請(專利權)人: | 美國TRW天合汽車集團 |
| 主分類號: | B62D1/28 | 分類號: | B62D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賽嘉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04 | 代理人: | 王達佐;王艷春 |
| 地址: | 美國密***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方向盤 期望軌跡 中心點 感測 第二傳感器 第一傳感器 車輛狀況 響應 施加 轉向系統 行進 第二信號 方法控制 控制器 可轉向 轉動 車輪 | ||
控制車輛的方法包括確定車輛的行進的位置、速度和方向。感測至少一個車輛狀況。響應于感測到的車輛狀況,確定用于車輛的期望軌跡。施加至車輛的方向盤的人造剛度的中心點是變化的,使得期望軌跡變為人造剛度的中心點。施加至方向盤的人造剛度響應于所啟動的轉向操縱而增大。用于控制車輛的裝置包括轉向系統,該轉向系統用于響應于車輛的方向盤的旋轉而轉動車輛的可轉向車輪。第一傳感器感測車輛的行進的位置、速度和方向。第二傳感器感測至少一個車輛狀況。從第一傳感器和第二傳感器接收信號的控制器響應于從第一傳感器和第二傳感器接收的第一信號和第二信號確定用于車輛的期望軌跡,并改變施加至車輛的方向盤的人造剛度的中心點,使得期望軌跡變為人造剛度的中心點,并響應于所啟動的轉向操縱增大施加至方向盤的人造剛度。
相關申請
本申請要求于2016年8月26日提交的第62/379,765序列號美國臨時申請的權益,該申請的全部內容通過引用并入本文中。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于控制車輛的裝置和方法,以及具體地,涉及用于響應于感測到的車輛狀況(諸如自動緊急制動或接近地理圍欄)而控制車輛的轉向的裝置和方法。
背景技術
用于控制車輛的已知系統和方法包括對車道中正被具有該已知系統的車輛超車的慢速或停止的車輛的協同制動和轉向響應。系統根據兩個車輛的狀態、路面的摩擦等計算轉向和/或制動的正確響應。系統然后對車輛施加正確轉向和/或制動,以變換車道并避免與緩慢或停止的車輛發生碰撞。車輛的操作員可啟動車道變換,但是系統然后接管完成正確轉向和/或制動,以完成車道變換。
用于控制車輛的另一種已知系統和方法包括限定車輛操作的地理上排除的區域,以及通過使用速度限制消息和/或應用車輛制動器調節發動機油門來控制車輛的速度。
用于控制車輛的另一種已知系統和方法包括響應于高風險駕駛員而禁用或部分禁用車輛。車輛參數可觸發控制和駕駛員反饋干預。GPS模塊可監控車輛速度、位置和加速度。如果超過限定的地理圍欄邊界,則可降低車輛速度和/或可改變車輛方向。
發明內容
控制車輛的方法包括確定車輛的行進的位置、速度和方向。感測至少一個車輛狀況。響應于感測到的車輛狀況,確定用于車輛的期望軌跡。施加至車輛的方向盤的人造剛度的中心點是變化的,使得期望軌跡變為人造剛度的中心點。施加至方向盤的人造剛度響應于所啟動的轉向操縱而增大。
在本發明的另一方面,用于控制車輛的裝置包括轉向系統,該轉向系統用于響應于車輛的方向盤的旋轉而轉動車輛的可轉向車輪。第一傳感器感測車輛的行進的位置、速度和方向。第二傳感器感測至少一個車輛狀況。從第一傳感器和第二傳感器接收信號的控制器響應于從第一傳感器和第二傳感器接收的第一信號和第二信號確定用于車輛的期望軌跡,并改變施加至車輛的方向盤的人造剛度的中心點,使得期望軌跡變為人造剛度的中心點,并響應于所啟動的轉向操縱增大施加至方向盤的人造剛度。
附圖說明
通過參考附圖閱讀以下描述,本發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將對本發明所涉及領域的技術人員變得顯而易見,其中:
圖1是具有根據本發明構造的、用于控制車輛的裝置的車輛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涉及用于響應于車輛狀況控制車輛的轉向的裝置和方法。圖1中示出了根據本發明構造的、用于控制車輛12的裝置或系統10。裝置10可包括指示車輛的行進的位置、速度和方向的第一車輛狀況傳感器16。第一車輛狀況傳感器16將第一信號傳輸至控制器18,以控制車輛12的轉向。如本領域中已知的,第一傳感器16可使用任何期望的系統(諸如全球定位系統(GPS))來確定車輛的行進的位置、方向和速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美國TRW天合汽車集團,未經美國TRW天合汽車集團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8005172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