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帶功能性細線的基材及功能性細線的形成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80051574.3 | 申請日: | 2017-08-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41417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16 |
| 發明(設計)人: | 山內正好;大屋秀信;小俁猛憲;新妻直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柯尼卡美能達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32B3/14 | 分類號: | B32B3/14;B32B27/36;H01B5/14;H01B13/00;H01L51/50;H05B33/02;H05B33/10;H05B33/22;H05B33/26;H05B33/28;H05K3/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付生輝 |
| 地址: | 日本國東京都***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細線 基材 底襯層 功能性微粒 疏水性改性 聚酯樹脂 堆積物 線寬 光學特性 密合性 | ||
提供光學特性、功能性細線的密合性優異的帶功能性細線的基材以及功能性細線的形成方法。本發明涉及的帶功能性細線的基材在基材上具有由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樹脂形成的底襯層,在該底襯層上具有由功能性微粒的堆積物形成的線寬為1μm以上10μm以下的功能性細線。本發明涉及的功能性細線的形成方法是在基材上形成由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樹脂形成的底襯層,接著,在該底襯層上形成由功能性微粒的堆積物形成的線寬為1μm以上10μm以下的功能性細線。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帶功能性細線的基材以及功能性細線的形成方法,更詳細地說,涉及光學特性、功能性細線的密合性優異的帶功能性細線的基材以及功能性細線的形成方法。
背景技術
專利文獻1、2提出了利用提供至基材上的油墨內部的流動,使該油墨所含有的功能性微粒堆積于該油墨的周緣部,形成具有與該油墨的提供寬度相比微細的寬度的功能性細線。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95787號公報
專利文獻2:WO2011/051952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然而,使功能性微粒堆積而形成的功能性細線易于從基材剝離,從密合性的觀點出發,發現了進一步改善的余地。此外,對于帶功能性細線的基材的光學特性,也發現了進一步改善的余地。
因此,本發明的課題在于提供光學特性、功能性細線的密合性優異的帶功能性細線的基材以及功能性細線的形成方法。
此外,本發明的其它課題通過以下記載得以明確。
用于解決課題的技術方案
上述課題通過以下各發明來解決。
1.一種帶功能性細線的基材,其特征在于,在基材上具有由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樹脂形成的底襯層,在該底襯層上具有由功能性微粒的堆積物形成的線寬為1μm以上10μm以下的功能性細線。
2.根據上述技術方案1所述的帶功能性細線的基材,其特征在于,上述被疏水性改性了的聚酯樹脂為丙烯酸改性聚酯樹脂。
3.根據上述技術方案1或2所述的帶功能性細線的基材,其特征在于,上述底襯層含有交聯劑。
4.根據上述技術方案3所述的帶功能性細線的基材,其特征在于,上述交聯劑為噁唑啉系交聯劑。
5.根據上述技術方案1~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帶功能性細線的基材,其特征在于,上述功能性微粒為金屬納米粒子。
6.根據上述技術方案1~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帶功能性細線的基材,其特征在于,上述堆積物是來源于包含上述功能性微粒、水以及沸點比水高的高沸點溶劑的油墨的堆積物,
上述底襯層的表面滿足下述接觸角條件。
〔接觸角條件〕
在將上述水與上述高沸點溶劑以80∶20的重量比進行了混合的混合液相對于上述底襯層的表面的25℃時的接觸角設為A,將上述高沸點溶劑相對于上述底襯層的表面的25℃時的接觸角設為B的情況下,將下述式(a)、(b)和(c)全部滿足。
0.1≤B/A≤2···(a)
10°≤A≤50°···(b)
5°≤B≤30°···(c)
7.根據上述技術方案6所述的帶功能性細線的基材,其特征在于,上述高沸點溶劑為二甘醇單丁基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柯尼卡美能達株式會社,未經柯尼卡美能達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8005157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