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熒光體保護膜、波長轉換片及發光單元有效
| 申請號: | 201780048785.1 | 申請日: | 2017-08-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4143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28 |
| 發明(設計)人: | 市場宏輝;水流添圭 | 申請(專利權)人: | 凸版印刷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32B27/36 | 分類號: | B32B27/36;B32B27/00;B32B27/08;G02B5/20;G02F1/13357;G02B1/11;G02B1/14;G02B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常海濤;孫微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熒光 保護膜 波長 轉換 發光 單元 | ||
本發明涉及用于對熒光體層所包含的熒光體進行保護的熒光體保護膜。該熒光體保護膜從外側朝向內側依次具備:功能層;具有單層結構或層疊結構的體積增大層;以及具有阻氣性的第一蒸鍍層(阻氣層),在該熒光體保護膜的厚度方向上,功能層與第一蒸鍍層的間隔距離為45~280μm。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熒光體保護膜、波長轉換片及發光單元。
背景技術
在液晶顯示器的背光單元及電致發光發光單元等發光單元中,有時熒光體層所包含的熒光體的性能因與氧氣或水蒸氣等接觸而隨時間降低。為了防止上述情況,在上述發光單元中常常采用在熒光體層的單側或兩側的面上配置有具有阻氣性的薄膜的結構。例如,專利文獻1公開了一種顏色轉換部件,該顏色轉換部件是由阻擋膜夾持著包含彼此不同種類的熒光體的兩個顏色轉換層的各自兩側的面而成的結構。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13567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此外,作為熒光體保護膜,廣泛使用具備由透明樹脂材料構成的支撐膜和在其表面上形成的阻氣層的層疊膜。但是,在通過使無機材料(例如氧化硅)蒸鍍于支撐膜的表面而形成阻氣層的情況下,有時在阻氣層中產生被稱為蒸鍍粉的白色小異物(尺寸0.1mm~3mm左右)。如果在熒光體保護膜中存在上述那樣的異物,則在使用其來組裝顯示器時,有時異物會被識別為顯示上的缺陷。即使阻氣性的性能沒有問題,也會產生如下浪費:即,由于上述異物在熒光體保護膜中被識別因而無法將該部分用作產品。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阻氣層中存在蒸鍍粉等微小的異物,該異物也不易被識別為缺陷的熒光體保護膜。另外,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包含上述熒光體保護膜的波長轉換片及使用其的發光單元。
用于解決問題的手段
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涉及用于保護熒光體層中所包含的熒光體的熒光體保護膜。該熒光體保護膜從外側朝向內側依次具備:功能層;具有單層結構或層疊結構的體積增大層(嵩増し層);以及具有阻氣性的第一蒸鍍層,在該熒光體保護膜的厚度方向上,功能層與第一蒸鍍層的間隔距離為45~280μm。需要說明的是,熒光體保護膜的“內側”是指配置應該由該熒光體保護膜保護的熒光體層的一側,“外側”是指其相反側。
對于上述熒光體保護膜來說,在功能層和構成阻氣層的第一蒸鍍層之間夾著體積增大層,功能層和阻氣層以規定的距離(45~280μm)間隔。通過采用上述結構,從而實現如下效果:即,即使在性能上沒有問題的異物存在于第一蒸鍍層中,在使用該熒光體保護膜來組裝顯示器,并從該功能層一側(外側)觀察有無顯示上的缺陷時,第一蒸鍍層中的異物也不易被識別為缺陷。從上述異物進一步不易被識別的觀點出發,由功能層和體積增大層構成的層疊體的霧度值優選為10%以上。霧度值是指表示薄膜或層疊體的濁度的指標,是擴散透過光相對于總光線透過光的比例。霧度值具體而言由下述式求得。下述式中的Td為擴散透過率,Tt為總透光率,擴散透過率及總透光率可以分別利用霧度計等進行測定。
霧度值(%)=Td/Tt×100
在采用具有層疊結構的體積增大層的情況下,體積增大層優選包含厚度10~250μm的體積增大用樹脂膜。需要說明的是,在采用單層結構的體積增大層的情況下,作為體積增大用樹脂膜,單獨使用厚度45~280μm的樹脂膜即可。
在體積增大層為包含體積增大用樹脂膜的多層結構的情況下,體積增大層可以包含:厚度10~250μm的體積增大用樹脂膜;在內側表面上形成有第一蒸鍍層的厚度9~50μm的第一樹脂膜;以及第一粘接層,其使體積增大用樹脂膜的內側的面與第一樹脂膜的外側的面貼合(參照圖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凸版印刷株式會社,未經凸版印刷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8004878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聚酰胺系層疊膜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二階段固化性疊層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