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通信系統、處理服務器以及承載建立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80048696.7 | 申請日: | 2017-07-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65891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23 |
| 發明(設計)人: | 清水雅純;巳之口淳;下城拓也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NTT都科摩 |
| 主分類號: | H04W76/15 | 分類號: | H04W76/15;H04W92/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朱麗娟;黃綸偉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通信 系統 處理 服務器 以及 承載 建立 控制 方法 | ||
一種通信系統(1),其具有終端(10)、基站(20)、執行與終端相關的處理的處理服務器(30)、一個或多個服務網關(40),處理服務器(30)具有:判斷部(31),其在從處于空閑狀態的終端接收到服務處理請求的情況下,根據用于承載維持的系統負荷和用于承載建立的系統負荷,判斷是否應該建立除了在該服務處理中使用的使用承載以外的未使用承載;以及承載建立控制部(32),其進行控制以在對應的服務網關與終端之間建立由判斷部(31)判斷為應該建立的未使用承載、和上述使用承載。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進行終端與服務網關(Serving?Gateway,下面,還有時簡稱作“SGW”)之間的、與用戶數據分組的路徑(所謂的承載)的建立相關的控制的通信系統、處理服務器以及承載建立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在移動網絡中,終端為了利用作為目標的服務,需要與對應于該服務的PDN(Packet?Data?Network:分組數據網絡)建立連接(以下,稱作“PDN連接”)(參照專利文獻1)。
但是,以往采用如下方法:如圖6所示,在具有多個PDN連接的空閑狀態(IDLE狀態)的終端(UE:User?Equipment)轉移到連接(CONNECTED)狀態(圖6中的左側)的情況下,同時建立終端-SGW之間的處于釋放狀態的多個承載,還包含在該時刻未使用的承載。此外,在一個終端訪問多個SGW的網絡中,也采用如下方法:如圖7所示,同時建立一個終端與各SGW之間的處于釋放狀態的多個承載,還包含在該時刻未使用的承載在內。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175575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但是,在上述的現有方法中,在從空閑狀態轉移到連接(CONNECTED)狀態時,還建立未使用的承載,因此,當考慮到未使用的承載的維持成本,例如由于終端移動時的切換(handover)信號的生成和收發等引起的系統負荷時,同時建立包含未使用的承載在內的多個承載的現有方法從系統負荷的適當化的觀點來看存在應該改善的余地。
本發明正是鑒于上述方面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基于系統負荷的適當化的觀點,在適當的定時建立空閑狀態轉移時所釋放出的承載。
用于解決問題的手段
本發明的一個方式的通信系統具有終端、基站、執行與終端相關的處理的處理服務器、一個或多個服務網關,處理服務器具有:判斷部,其在從處于空閑狀態的終端接收到服務處理請求的情況下,根據用于承載維持的系統負荷和用于承載建立的系統負荷判斷是否應該建立除了該服務處理中使用的使用承載以外的未使用承載;以及承載建立控制部,其進行控制以在對應的服務網關與終端之間建立由判斷部判斷為應該建立的未使用承載、和所述使用承載。另外,空閑狀態(IDLE狀態)是表示雖然進行了通信連接、但未進行任何通信處理的狀態。
在如上所述的通信系統中,在從處于空閑狀態的終端接收到服務處理請求的情況(其中例如包含“從終端發送了數據的情況”和“接收到以要發送給終端的數據的接收作為觸發的、來自應答于來自網絡側的呼叫信號(Paging)的終端的服務處理請求的情況”)下,處理服務器的判斷部根據用于承載維持的系統負荷和用于承載建立的系統負荷判斷是否應該建立除了在該服務處理中使用的使用承載以外的未使用承載,處理服務器的承載建立控制部進行控制以在對應的服務網關與終端之間建立由判斷部判斷為應該建立的未使用承載、和所述使用承載。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基于系統負荷的適當化的觀點在適當的定時建立空閑狀態轉移時所釋放出的承載。
附圖說明
圖1是示出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通信系統的結構例的圖。
圖2是示出通信頻度導出部的結構例的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NTT都科摩,未經株式會社NTT都科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8004869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