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攝影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80032405.5 | 申請日: | 2017-05-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31474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1 |
| 發明(設計)人: | 江鄉俊太;若林覺;長谷川雄治;三澤岳志;三澤充史 | 申請(專利權)人: | 富士膠片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4N5/232 | 分類號: | H04N5/232;G03B13/06;G03B13/10;G03B17/02;G03B17/20;H04N5/225 |
| 代理公司: | 永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殿軍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攝影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對應于攝影者的視力而適當變更設定畫面的顯示內容的攝影裝置。相機主體具備卡口、固體攝像元件、主體控制部、屈光度值檢測部、設定次數存儲部、背面顯示部及取景器部。卡口中安裝有可換鏡頭。主體控制部按通過屈光度調節轉盤設定的取景器部的屈光度值計算通過屈光度調節轉盤進行的設定次數并將其存儲于設定次數存儲部。當通過屈光度調節轉盤設定了取景器部的屈光度值時,主體控制部根據存儲在設定次數存儲部中的設定次數變更顯示于背面顯示部的設定畫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可改變屈光度值的取景器部的攝影裝置。
背景技術
數碼相機等攝影裝置中,為了對高品質圖像進行攝影而具有各種攝影功能。在這種攝影裝置中,通常通過在顯示部顯示設定畫面,并能夠根據該設定畫面設定攝影功能。
數碼相機中,除了為了顯示設定畫面等而設置在相機主體的背面的背面顯示部以外,通常具備用于通過窺視來確認被攝體像的取景器部。作為取景器部,已知有電子取景器或混合取景器。混合取景器具有光學取景器模式和電子取景器模式,且能夠將兩者進行切換。
另一方面,已知一種攝影裝置,其具備能夠進行屈光度值的設定操作的屈光度設定操作部,且根據攝影者的視力可改變取景器部的屈光度值。專利文獻1、2中公開了一種攝影裝置,通過由攝影者調節屈光度設定操作部使屈光度調節用透鏡移動而可改變取景器部的屈光度值。該攝影裝置中,當通過屈光度設定操作部設定的取景器部的屈光度值為遠視側時,放大顯示于背面顯示部的圖像或字符的顯示尺寸。
以往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34492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0-226193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技術課題
然而,上述專利文獻1、2中所記載的攝影裝置中,當設定為取景器部與攝影者的視力不匹配的屈光度值時,有時背面顯示部的顯示內容與攝影者的視力不匹配。尤其,當攝影者的視力并不是遠視時,若通過屈光度設定操作部設定的取景器部的屈光度值被設定為遠視側,則在上述專利文獻1、2中所記載的攝影裝置中,放大圖像或字符的顯示尺寸而將其顯示于顯示部,因此攝影者不易發現,且使用便利性并不良好。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攝影裝置,能夠根據攝影者的視力適當變更設定畫面的顯示內容。
用于解決技術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的攝影裝置具備攝影部、取景器部、屈光度設定操作部、設定次數存儲部、顯示部及設定畫面變更部。若攝影部對被攝體像進行攝影,則取景器部能夠觀察被攝體像,并且可改變屈光度值。屈光度設定操作部能夠進行屈光度值的設定操作。設定次數存儲部按通過屈光度設定操作部設定的屈光度值計算通過屈光度設定操作部進行的設定次數并存儲。顯示部顯示能夠設定攝影部的攝影功能的設定畫面。當通過屈光度設定操作部設定了屈光度值時,設定畫面變更部根據存儲在設定次數存儲部的設定次數變更設定畫面。
優選為,具備:設定頻率計算部,根據存儲在設定次數存儲部中的設定次數計算表示相對于時間的設定次數的設定頻率,當通過屈光度設定操作部設定屈光度值,并且通過設定頻率計算部計算的設定頻率小于規定值時,設定畫面變更部變更設定畫面。
優選為,當通過屈光度設定操作部設定的屈光度值在能夠通過屈光度設定操作部設定的范圍內,屈光度值為+4屈光度以上的特定范圍,并且設定頻率小于規定值時,設定畫面變更部刪除通過顯示部進行的設定畫面的顯示。
優選為,具備:聲音引導部,通過聲音引導攝影部的攝影功能,當通過屈光度設定操作部設定的屈光度值為特定范圍,并且設定頻率小于規定值時,設定畫面變更部使聲音引導部發揮功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富士膠片株式會社,未經富士膠片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8003240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