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關于5G系統內的不同類型業務量的PHY層復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780032002.0 | 申請日: | 2017-04-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15568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23 |
| 發明(設計)人: | 艾爾丹姆·巴拉;阿爾凡·沙欣;李文一;米哈埃拉·C·貝盧里;楊瑞;珍妮特·A·斯特恩-波科維茨;郗風君;阿夫欣·哈吉卡特 | 申請(專利權)人: | IDAC控股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5/00 | 分類號: | H04L5/00;H04J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肖冰濱;王曉曉 |
| 地址: | 美國特拉華***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關于 系統 不同類型 業務 phy 層復用 | ||
1.一種無線發射/接收單元(WTRU),包括:
處理器,被配置為:
接收來自網絡實體的通信,其中該通信包含第一業務量類型和控制信道,其中所述控制信道位于所述通信的末端;
針對指示符而監視所述通信,其中針對所述指示符而監視所述通信包括被配置為針對所述指示符而監視在所述通信的所述末端的所述控制信道;
確定所述指示符被包含在所述通信內;
基于所述指示符,確定所述第一業務量類型被打孔;
基于所述指示符,確定與所述打孔相關聯的頻率或符號中的至少一者;以及
解碼所述第一業務量類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第一業務量類型被第二業務量類型打孔,其中所述第二業務量類型為低延時業務量類型,且其中所述第二業務量類型具有短于所述第一業務量類型的延時需求。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第一業務量類型被第二業務量類型打孔,其中所述第一業務量類型為增強移動寬帶(eMBB)業務量類型,且所述第二業務量類型為超可靠低延時(URLLC)業務量類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通信包括以下至少一者:定時塊、區塊、子幀、傳輸時間間隔(TTI)、子載波、時間樣本、微時隙或時間符號。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處理器被配置為基于所述指示符,確定所述符號或所述頻率中的至少一者,其中所述符號指示哪些正交頻分多路復用(OFDM)符號被打孔以攜帶第二業務量類型,以及其中所述頻率指示哪些子載波被打孔以攜帶所述第二業務量類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處理器被配置為基于所述指示符,解碼所述第一業務量類型。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WTRU,所述處理器被配置為:基于在所述第一業務量類型中填充與所述打孔相關聯的所述符號或所述頻率中的至少一者,對所述第一業務量類型進行解碼。
8.一種由無線發射/接收單元執行的方法,該方法包括:
接收來自網絡實體的通信,其中該通信包含第一業務量類型和控制信道,其中所述控制信道位于所述通信的末端;
針對指示符而監視所述通信,其中所述監視包括針對所述指示符而監視在所述通信的所述末端的所述控制信道;
確定所述指示符被包含在所述通信內;
基于所述指示符,確定所述第一業務量類型被打孔;
基于所述指示符,確定與所述打孔相關聯的頻率或符號中的至少一者;以及
解碼所述第一業務量類型。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業務量類型被第二業務量類型打孔,其中所述第一業務量類型為增強移動寬帶(eMBB)業務量類型,且所述第二業務量類型為超可靠低延時(URLLC)業務量類型。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包括以下至少一者:定時塊、區塊、子幀、傳輸時間間隔(TTI)、子載波、時間樣本、微時隙或時間符號。
11.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示符被用于確定與所述打孔相關聯的所述符號或所述頻率中的至少一者,其中所述符號指示哪些正交頻分多路復用(OFDM)符號被打孔以攜帶第二業務量類型,以及其中所述頻率指示哪些子載波被打孔以攜帶所述第二業務量類型。
12.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基于所述指示符,解碼所述第一業務量類型。
13.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業務量類型被第二業務量類型打孔,其中所述第二業務量類型為低延時業務量類型,且其中所述第二業務量類型具有短于所述第一業務量類型的延時需求。
14.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在所述第一業務量類型中填充與所述打孔相關聯的所述符號或所述頻率中的至少一者,對所述第一業務量類型進行解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IDAC控股公司,未經IDAC控股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80032002.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