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薄鋼板和鍍覆鋼板、以及薄鋼板和鍍覆鋼板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80020538.0 | 申請日: | 2017-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07237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05 |
| 發明(設計)人: | 中垣內達也;船川義正;小野義彥;長谷川寬 | 申請(專利權)人: | 杰富意鋼鐵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22C38/00 | 分類號: | C22C38/00;C21D9/46;C22C38/14;C22C38/60;C22C18/00;C22C18/04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盛曼;金龍河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鋼板 鍍覆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作為汽車部件用原材具有優良的耐疲勞特性并且TS為590MPa以上的薄鋼板及其制造方法、對上述薄鋼板進行鍍覆而得到的鍍覆鋼板、用于得到上述薄鋼板所需的熱軋鋼板的制造方法、冷軋全硬鋼板的制造方法、鍍覆鋼板的制造方法。一種薄鋼板,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成分組成:以質量%計含有C:0.04%以上且0.15%以下、Si:0.3%以下、Mn:1.0%以上且2.6%以下、P:0.1%以下、S:0.01%以下、Al:0.01%以上且0.1%以下、N:0.015%以下并且含有合計為0.01%以上且0.2%以下的Ti、Nb中的一種或兩種,余量由Fe和不可避免的雜質構成,并且具有如下鋼組織:以相對于鋼板整體的面積率計具有50%以上的鐵素體和10%以上且50%以下的馬氏體,鋼組織的納米硬度的標準偏差為1.50GPa以下,所述薄鋼板的拉伸強度為590MPa以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薄鋼板和鍍覆鋼板、以及熱軋鋼板的制造方法、冷軋全硬鋼板的制造方法、薄鋼板的制造方法和鍍覆鋼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從保護地球環境的觀點考慮,提高汽車的燃料效率成為重要的課題。因此,想要通過車身材料的高強度化實現薄壁化、從而使車身本身輕量化的動向活躍。但是,鋼板的高強度化會導致延展性的降低、即成形加工性的降低,因此,期望開發兼具高強度和高加工性的材料。對于這樣的要求,到目前為止,已開發出鐵素體、馬氏體兩相鋼(DP鋼)。
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具有高延展性的DP鋼,另外,在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延展性和延伸凸緣成形性都優良的DP鋼。
但是,這樣的DP鋼以硬質相與軟質相的復合組織作為基本組織,因此,存在疲勞特性差的問題,對于在需要疲勞特性的部位的實用化成為障礙。
針對這樣的問題,在專利文獻3中公開了如下技術:大量添加Ti和Nb而抑制退火時的鐵素體的再結晶,加熱至A3相變點以上的溫度后,在冷卻時在鐵素體-奧氏體的兩相區保持60秒以上,然后冷卻至Ms點以下,由此,形成微細的DP組織,從而提高DP鋼的耐疲勞特性。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58-2233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11-350038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4-149812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但是,上述專利文獻3記載的制造方法中,需要Ti、Nb的大量添加,在成本上變得不利,并且需要A3點以上的高退火溫度和冷卻過程中的保持,制造性方面的問題也大。另外,專利文獻3中公開的鋼板的拉伸強度為700MPa以下,為汽車的輕量化需要進一步高強度化。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實際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作為汽車部件用原材優良的耐疲勞特性并且TS為590MPa以上的薄鋼板及其制造方法,并且目的還在于提供對上述薄鋼板進行鍍覆而得到的鍍覆鋼板并提供用于得到上述薄鋼板所需的熱軋鋼板的制造方法、冷軋全硬鋼板的制造方法、鍍覆鋼板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法
本發明人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使用連續退火生產線或連續熱鍍鋅生產線來制造耐疲勞特性優良的薄鋼板,從鋼板的成分組成和顯微組織的觀點考慮反復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發現,通過以面積率計具有50%以上的鐵素體和10%以上的馬氏體并使鋼板組織的納米硬度的標準偏差為1.50GPa以下,能夠得到具有優良的耐疲勞特性的薄鋼板。
在此,納米硬度是指使用Hysitron公司的TRIBOSCOPE以1000μN的載荷測定的硬度。具體而言,以5μm間距以7點、7列的程度測定共計約50點,求出其標準偏差。詳細內容在實施例中進行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杰富意鋼鐵株式會社,未經杰富意鋼鐵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8002053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