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印刷裝置及頭單元在審
| 申請號: | 201780019682.2 | 申請日: | 2017-03-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88363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23 |
| 發明(設計)人: | 小澤欣也;谷口誠一;臼田秀范;中島靖雅 | 申請(專利權)人: | 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41J2/17 | 分類號: | B41J2/17;B41J2/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蘇萌萌;權太白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印刷裝置 等離子 噴墨頭 噴嘴孔 噴嘴列 頭單元 致動器 液體噴射面 噴射液體 液體噴射 印刷介質 上開口 壓印板 對置 滑架 印字 附著 煙霧 配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減少煙霧附著在液體噴射面上的情況從而減少印字不良的發生的印刷裝置。印刷裝置具備:噴墨頭(11),其從噴嘴列(14)的噴嘴孔(13)噴射液體,所述噴嘴列(14)的噴嘴孔(13)在被配置于與印刷介質(3)對置的面上的液體噴射面(12)上開口;頭單元(16),其由搭載了噴墨頭(11)的滑架(10)構成;等離子致動器(20),其針對壓印板間隙而產生氣流;控制部(30),其對頭單元(16)和等離子致動器(20)進行控制。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印刷裝置及頭單元。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已知如下情況,即,從噴墨頭噴射出的油墨中的未到達印刷介質等而處于浮游的油墨的煙霧由于滯留于油墨噴射面與壓印板之間的間隙間并附著在油墨噴射面上,從而引起印字不良。
在油墨噴射面與壓印板之間阻力較大且空氣的流動較少。因此,存在如下問題,即,滯留在壓印板間隙間的煙霧會因油墨噴射的自噴等而附著,從而使印字可靠性受損。
因此,一直以來,公開了一種通過在壓印板間隙間產生氣流,從而使煙霧不會附著在頭上的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此外,公開了一種通過對壓印板下方的氣流進行抽吸,從而使煙霧不會附著在頭上的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在先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專利第五46763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7-038437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然而,所述在先技術存在如下問題,即,均需要大型的氣流產生裝置,從而使打印機自身的大小變大。
本發明是鑒于前文所述的情況而被完成的發明,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減少煙霧附著在液體噴射面上的情況,從而能夠減少印字不良的發生的印刷裝置及頭單元。
為了實現所述目的,本發明的印刷裝置的特征在于,具備:噴墨頭,其從噴嘴列噴射液體,所述噴嘴列在被配置于與印刷介質對置的面上的液體噴射面上開口;頭單元,其由搭載了所述噴墨頭的支承部件構成;等離子致動器,其針對壓印板間隙而產生氣流;控制部,其對從所述噴嘴列的液體噴射和所述等離子致動器的氣流產生進行控制。
根據該結構,通過對等離子致動器進行驅動而產生氣流,從而壓印板間隙的空氣變得易于移動,由此能夠將液體噴射面的周圍的煙霧排出。由此,煙霧不易附著在液體噴射面上,從而能夠減少印字不良的發生。此外,由于具備等離子致動器,因此無需另外設置大型的氣流產生裝置,由此能夠降低設備成本。
此外,所述發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等離子致動器被配置在所述液體噴射面上。
根據該結構,能夠高效地排出液體噴射面的周圍的煙霧。
此外,所述發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等離子致動器與所述噴嘴列并排配置。
根據該結構,由于能夠產生沿著滑架的移動方向的氣流,因此能夠高效地排出液體噴射面的周圍的煙霧。
此外,所述發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等離子致動器在所述液體噴射面上以隔著所述噴嘴列的方式而至少被配置有兩個。
根據該結構,能夠高效地排出液體噴射面的周圍的煙霧。此外,即使對于滑架的往復移動而言,也能夠高效地排出煙霧。
此外,所述發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等離子致動器被配置在所述支承部件上。
根據該結構,由于無需將等離子致動器搭載于噴墨頭上,因此制造變得容易。
此外,所述發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等離子致動器被配置在,遠于所述液體噴射面與所述印刷介質之間的距離的位置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未經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8001968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噴墨頭及噴墨記錄裝置
- 下一篇:液體盒及用液體填充該盒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