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氫化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80017145.4 | 申請日: | 2017-03-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7790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09 |
| 發(fā)明(設計)人: | 谷地義秀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本瑞翁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07C5/09 | 分類號: | C07C5/09;B01J23/44;C07C7/167;C07C11/167;C07B6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趙曦;劉繼富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氫化 乙烯基乙炔 烴混合物 丁二烯 氫化催化劑 吸附量 | ||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氫化方法,其對于包含1,3?丁二烯和乙烯基乙炔的烴混合物,能夠抑制1,3?丁二烯濃度的降低并且將乙烯基乙炔進行氫化。本發(fā)明的氫化方法為包含1,3?丁二烯和乙烯基乙炔的烴混合物的氫化方法,包含在氫的存在下使烴混合物和氫化催化劑接觸而至少將乙烯基乙炔進行氫化的工序,烴混合物含有1質(zhì)量%以上的乙烯基乙炔,氫化催化劑含有鈀且CO吸附量為0.5cm3/g以下。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包含1,3-丁二烯和乙烯基乙炔的烴混合物的氫化方法。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要求在從C4餾分等C4烴混合物中分離回收高純度的1,3-丁二烯的過程等中,將包含1,3-丁二烯和乙烯基乙炔的烴混合物中的乙烯基乙炔選擇性地氫化的技術。具體而言,要求對于包含1,3-丁二烯和乙烯基乙炔的烴混合物,抑制用作合成橡膠、樹脂等的原料的1,3-丁二烯的氫化并且將乙烯基乙炔選擇性地氫化的技術。
于是,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提出了以下方案:通過使用氧化鋁負載型鈀促進銅催化劑作為氫化催化劑,從而將烴混合物中所包含的乙烯基乙炔選擇性地氫化的技術。此外,例如在專利文獻2中,提出以下方案:通過使用含有選自砷、硒、銻和碲中至少一種元素的鈀系催化劑,從而將烴混合物中所包含的乙烯基乙炔選擇性地氫化,降低由于1,3-丁二烯的氫化而導致的損失的技術。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2006-50561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昭56-46824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
但是,在上述使用現(xiàn)有的氫化催化劑的氫化方法中,在將包含1,3-丁二烯和乙烯基乙炔的烴混合物進行氫化時,不能充分地抑制1,3-丁二烯的氫化,不能充分地抑制得到的氫化物中的1,3-丁二烯濃度的降低。
因此,本發(f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氫化方法,其對于包含1,3-丁二烯和乙烯基乙炔的烴混合物,能夠抑制1,3-丁二烯濃度的降低并且將乙烯基乙炔進行氫化。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本發(fā)明人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進行了深入研究。然后,本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如果使用規(guī)定的氫化催化劑將乙烯基乙炔的濃度為規(guī)定值以上的、包含1,3-丁二烯和乙烯基乙炔的烴混合物進行氫化處理,則可以抑制1,3-丁二烯濃度的降低并且有效地將乙烯基乙炔進行氫化,從而完成了本發(fā)明。
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有利地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氫化方法的特征在于,為包含1,3-丁二烯和乙烯基乙炔的烴混合物的氫化方法,包含在氫的存在下使上述烴混合物和氫化催化劑接觸而至少將上述乙烯基乙炔進行氫化的工序,上述烴混合物含有1質(zhì)量%以上的乙烯基乙炔,上述氫化催化劑含有鈀、且CO吸附量為0.5cm3/g以下。這樣,如果使用含有鈀、且CO吸附量為0.5cm3/g以下的氫化催化劑將含有1質(zhì)量%以上的乙烯基乙炔的烴混合物進行氫化,則能夠抑制1,3-丁二烯濃度的降低并且將乙烯基乙炔進行氫化。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CO吸附量”能夠按照本說明書的實施例中記載的方法來測定。
在此,本發(fā)明的氫化方法優(yōu)選上述CO吸附量為0.05cm3/g以下。如果氫化催化劑的CO吸附量為0.05cm3/g以下,則能夠抑制乙烯基乙炔的過量加氫并且將乙烯基乙炔選擇性地向1,3-丁二烯氫化。因此,能夠進一步抑制得到的氫化物中的1,3-丁二烯濃度的降低,或者能夠使得到的氫化物中的1,3-丁二烯濃度比烴混合物中的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本瑞翁株式會社,未經(jīng)日本瑞翁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80017145.4/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