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燃料供給裝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80015121.5 | 申請日: | 2017-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77974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07 |
| 發明(設計)人: | 足立壘;小林清守;林宣博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電裝 |
| 主分類號: | F02M37/20 | 分類號: | F02M37/20;F02M37/00;F02M37/10 |
| 代理公司: | 永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殿軍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燃料 供給 裝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燃料供給裝置具備:副罐(20),貯存燃料;吸濾器(30),沿副罐(20)的底部(20a)配置,將燃料過濾;燃料泵,吸入由吸濾器(30)過濾后的燃料;壓力調節器(50),配置于副罐(20)外,并且對從燃料泵排出并向燃料罐外供給的調壓路徑的燃料進行調壓;以及燃料回收流路部(70),將在調壓路徑成為剩余的剩余燃料回收至副罐(20)。副罐(20)在比吸濾器(30)高的位置具有向副罐(20)外開口的開口(26)。燃料回收流路部(70)具有剩余燃料出口(76),該剩余燃料出口(76)通過從副罐(20)外與開口(26)之間設有間隙(26a)并被插入的狀態,在比開口(26)更靠副罐(20)的內側釋放剩余燃料。
相關申請的相互參照
本申請以在2016年3月18日提出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第2016-55978號為基礎,并且通過本公開將其內容公開在本說明書中。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一種將車輛的燃料罐內的燃料向燃料罐外供給的燃料供給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已知一種將車輛的燃料罐內的燃料向燃料罐外供給的燃料供給裝置。專利文獻1中公開的裝置具備副罐、吸濾器、燃料泵、壓力調節器、以及燃料回收流路部。副罐貯存燃料,并由燃料泵吸入由沿副罐的底部配置的吸濾器過濾后的燃料。配置于副罐的外部的壓力調節器對從燃料泵排出并向燃料罐外供給的調壓路徑的燃料進行調壓。燃料回收流路部將在該調壓路徑中成為剩余的剩余燃料向副罐回收。
在此,在副罐的側面形成有被稱為剩余燃料流入端口的開口。并且,燃料回收流路部由與剩余燃料流入端口緊密接合地連接的剩余燃料供給管構成。燃料回收流路部在比開口更靠近副罐的內側釋放剩余燃料。
在專利文獻1的燃料回收流路部中,由于剩余燃料供給管與剩余燃料流入端口緊密接合地連接,因此成為若剩余燃料中的蒸汽進入副罐內則難以向外排出的構造。并且,若這樣的蒸汽再次經由吸濾器被吸入到燃料泵,則會導致燃料供給的穩定性降低。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227929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公開是鑒于以上說明的問題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燃料供給的穩定性較高的燃料供給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在本公開的第一方式中,提供一種將車輛的燃料罐內的燃料向燃料罐外供給的燃料供給裝置,該燃料供給裝置具備:
副罐,貯存燃料;
吸濾器,沿副罐的底部配置,將燃料過濾;
燃料泵,吸入由吸濾器過濾后的燃料;
壓力調節器,配置于副罐外,并且對從燃料泵排出并向燃料罐外供給的調壓路徑的燃料進行調壓;以及
燃料回收流路部,將在調壓路徑成為剩余的剩余燃料向副罐回收,
副罐在比吸濾器高的位置具有向副罐外開口的開口,
燃料回收流路部具有剩余燃料出口,該剩余燃料出口通過從副罐外與開口之間設有間隙并被插入的狀態,在比開口更靠副罐的內側釋放剩余燃料。
根據本公開的第一方式,燃料回收流路部具有在比開口更靠近副罐的內側釋放剩余燃料的剩余燃料出口。通過這樣的剩余燃料出口,抑制了從燃料泵排出并向燃料罐外供給的、在調壓路徑成為剩余的剩余燃料在副罐外飛濺,能夠高效地將該剩余燃料回收至副罐內。除此之外,從這樣的剩余燃料出口的釋放是通過燃料回收流路部從副罐外與開口之間設有間隙并被插入的狀態而實現的。因此,即使剩余燃料中的蒸汽被釋放到副罐內,也能夠從該間隙向副罐外排出。即,由于抑制了蒸汽經由吸濾器被吸入到燃料泵,因此能夠提供燃料供給的穩定性較高的燃料供給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電裝,未經株式會社電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8001512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