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氣體發生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80010666.7 | 申請日: | 2017-02-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69855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2 |
| 發明(設計)人: | 田中雄佑;小山弘朗;金治基纮;長谷川真也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本化藥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0R21/264 | 分類號: | B60R21/264;F42B3/12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殷超;劉林華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氣體 發生器 | ||
氣體發生器(1C)具備:筒狀的殼體,包括頂板部及底板部(11);點火器(40),包括裝填著點火藥(46)的點火部(41);以及固定部(30),由將點火器(40)固定到底板部(11)上的樹脂成形體構成。固定部(30)包括將點火部(41)的外周面包圍的環狀壁部(35);環狀壁部(35)具有:下部側覆蓋部(36),在底板部(11)側沿周向連續地設置,以固接在點火部(41)的外周面上并將該外周面覆蓋;以及上部側圍繞部(38),以從點火部(41)的外周面隔開距離取位的方式設置在頂板部側。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被裝入在乘員保護裝置中的氣體發生器,特別涉及被裝入在氣囊裝置中的氣體發生器,所述氣囊裝置被裝備在汽車等中。
背景技術
以往,從汽車等的乘員的保護的觀點,作為乘員保護裝置的氣囊裝置已經普及。氣囊裝置以保護乘員免受在車輛等碰撞時發生的沖擊的目的裝備,通過在車輛等碰撞時瞬時地使氣囊膨脹及展開,氣囊成為緩沖墊來承接乘員的身體。
氣體發生器是以下這樣的設備:被裝入在該氣囊裝置中,在車輛等碰撞時借助來自控制單元的通電而將點火器點火,借助在點火器中產生的火焰使氣體發生劑燃燒而瞬時地產生大量的氣體,由此使氣囊膨脹及展開。
氣體發生器存在各種各樣的構造,但作為適合在駕駛席側氣囊裝置中使用的氣體發生器,有外形為短尺寸大致圓柱狀的盤型氣體發生器,作為適合在側氣囊裝置或氣簾裝置、助手席側氣囊裝置、膝部氣囊裝置等中使用的氣體發生器,有外形為長尺寸大致圓柱狀的筒型氣體發生器。
近年來,在氣體發生器中,從其輕量化及制造的容易化等的觀點,有采用借助以樹脂材料為原料的鑲嵌成形來將點火器固定到殼體上的構造的情況。具體而言,例如在盤型氣體發生器中,采用以下這樣的構造:通過將一片金屬制的板狀部件進行壓力加工等,制作在底板部上形成有開口部的有底筒狀的下部側殼,以插通到該開口部中的方式配置點火器,通過使絕緣性的流動性樹脂材料流入到這些點火器與下部側殼之間的空間中并使其固化,形成樹脂成形體,經由形成的樹脂成形體將點火器固定到下部側殼上。
作為公開了該構造的文獻,例如有日本特開2001-165600號公報(專利文獻1)及日本特開2010-173559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表2012-504073號公報(專利文獻3)等。
此外,在氣體發生器中,為了在從動作開始較早的階段得到較高的氣體輸出,將由點火器產生的熱粒子(即火焰)有效率地向氣體發生劑(在氣體發生劑與點火器之間配置有導火藥的情況下向該導火藥)引導變得重要。因此,有通過以將裝填著點火藥的點火器的大致圓柱狀的點火部的周圍包圍的方式配置某個部件、而將由點火器產生的熱粒子的行進方向收攏、由此對熱粒子賦予指向性的情況。
例如,在上述專利文獻2及3所公開的氣體發生器中,做成了點火部的外周面中的大致全域被較厚的樹脂成形體覆蓋的結構,借助該部分的樹脂成形體,對由點火器產生的熱粒子的行進方向賦予指向性。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165600號公報 。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0-173559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表2012-504073號公報 。
但是,在如上述專利文獻2及3所公開的氣體發生器那樣、將點火部的外周面中的大致全域用較厚的樹脂成形體覆蓋的情況下,在點火器的動作時發生的沖擊直接施加在該樹脂成形體上,擔心會因為該沖擊而在樹脂成形體自身或該樹脂成形體與其所固接的部件的界面處發生龜裂。該龜裂根據其發生狀況如何,會成為在氣體發生器的動作中產生不良狀況的原因。
例如,在發生的龜裂達到了氣體發生器的外部的情況下,在氣體發生器的動作時,殼體的內部的空間和殼體的外部的空間在不希望的部分處連通,引起氣體發生劑的燃燒狀態成為不希望的狀態的不良狀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本化藥株式會社,未經日本化藥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8001066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