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輛的后部車身構造有效
| 申請號: | 201780003137.4 | 申請日: | 2017-03-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2577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5 |
| 發明(設計)人: | 益田晃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2D25/08 | 分類號: | B62D25/08;B62D25/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 |
| 地址: | 日本廣島***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輛 后部 車身 構造 | ||
懸架塔部的塔屈曲部俯視時為圓弧狀的情況下,抑制塔屈曲部的周方向端部的應力集中而向塔外周壁部有效傳遞載荷。車輛的后部車身構造100具備安裝有懸架6的懸架塔部20,懸架塔部20具有:塔上壁部21,其形成為俯視時在車寬方向的內側具有圓弧狀的外周緣部的扇形,且具有緊固結合有懸架6的上端部的懸架緊固結合部24;塔屈曲部22,其為外周緣部的向下方屈曲的部分;從塔屈曲部22向下方延伸的塔外周壁部23;和第一塔上下壁部27,其沿懸架塔部20立設,且從塔屈曲部22的周方向端部至塔外周壁部23向下方延伸。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車輛的后部車身構造。
背景技術
車輛的車身構造中,懸架塔部(suspension tower)具備:緊固結合有懸架的上端部的塔上壁部;從塔上壁部的外周緣部向下方屈曲的塔屈曲部;和從塔屈曲部向下方延伸的塔外周部。
專利文獻1示出了在塔上壁部于三點緊固結合有懸架的上端部的懸架塔部。該塔上壁部構成為俯視時大致圓形,形成于塔上壁部的外周的塔屈曲部構成為環狀。塔屈曲部構成為向下方屈曲并且俯視時為環狀,因此剛性相對較高。
從懸架輸入至塔上壁部的上下方向的載荷通過剛性較高的塔屈曲部傳遞至塔外周壁部。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6-5939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然而,車輛的后部車身構造中,存在懸架在前后兩點固定于懸架塔部的情況。該情況下,存在塔上壁部構成為俯視時在車寬方向的內側具有圓弧狀的外周緣部的扇形的情況,該情況下,塔屈曲部為圓弧狀。塔屈曲部由于為圓弧狀因此具有周方向端部,在該周方向端部,載荷傳遞路徑中斷,因此,從懸架向懸架塔部輸入有上下方向的載荷的情況下容易發生應力集中。
因此,使所述載荷從塔屈曲部向塔外周壁部進行載荷傳遞時,在塔屈曲部的周方向端部發生應力集中,向塔外周壁部的載荷傳遞會發生損失。
本發明鑒于上述問題而形成,目的在于提供在懸架塔部的塔屈曲部俯視時為圓弧狀的情況下,能夠抑制塔屈曲部的周方向端部的應力集中而向塔外周壁部有效進行載荷傳遞的車輛的后部車身構造。
解決問題的手段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發明的特征在于形成為如下結構。
本申請的第一發明是車輛的后部車身構造,其特征在于,具備安裝有懸架的懸架塔部,所述懸架塔部具有:塔上壁部,所述塔上壁部形成為俯視時在車寬方向的內側具有圓弧狀的外周緣部的扇形,且具有緊固結合有所述懸架的上端部的懸架緊固結合部;塔屈曲部,所述塔屈曲部是所述外周緣部的向下方屈曲的部分;從所述塔屈曲部向下方延伸的塔外周壁部;和第一塔上下壁部,所述第一塔上下壁部沿著所述懸架塔部立設,且從所述塔屈曲部的周方向端部至所述塔外周壁部向下方延伸。
又,第二發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發明的車輛的后部車身構造中,所述懸架塔部設置于懸架殼體,所述懸架殼體還具有:以從車寬方向的外側包圍所述懸架緊固結合部的周圍的形式立設,且車寬方向的內端部與所述第一塔上下壁部連接的緊固結合部周圍壁部;和立設于所述懸架殼體,將所述緊固結合部周圍壁部與位于其上方的第一車身構成部件連接的第一連接壁部。
又,第三發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二發明的車輛的后部車身構造中,所述懸架塔部還具有在與所述懸架緊固結合部大致相同的前后方向位置,從所述塔屈曲部至所述塔外周壁部向下方延伸的第二塔上下壁部,所述懸架緊固結合部俯視時位于通過所述第一連接壁部的車寬方向的內端部和所述第二塔上下壁部的上端部的假想線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未經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8000313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