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EGR進氣彎管及EGR進氣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21925000.8 | 申請日: | 2017-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7945026U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09 |
| 發明(設計)人: | 唐帥;吳雪雷 | 申請(專利權)人: | 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M35/104 | 分類號: | F02M35/104;F02M26/19;F02M3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權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郎志濤 |
| 地址: | 261061 山東省濰坊***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進氣彎管 本實用新型 進氣系統 彎管段 混合器 混合氣體 新鮮空氣 出氣端 出氣口 混合氣 排出 進氣口 發動機氣缸 發動機性能 混合均勻性 輕型發動機 廢氣通道 進氣歧管 緊湊性 進氣端 有效地 混入 進氣 連通 排放 | ||
本實用新型涉及EGR進氣彎管及EGR進氣系統,所述進氣彎管上集成有EGR混合器,所述進氣彎管的一端為空氣進氣端,所述進氣彎管的另一端為混合氣出氣端,所述進氣彎管的彎管段設有EGR廢氣進氣口,所述彎管段的內部設有廢氣通道并連通多個EGR廢氣出氣口,EGR廢氣能夠經由所述多個EGR廢氣出氣口排出與新鮮空氣在靠近所述彎管段處混合形成混合氣體,所述混合氣體通過所述混合氣出氣端排出至進氣歧管進入發動機氣缸。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包括上述進氣彎管的EGR進氣系統。本實用新型通過在進氣彎管上集成EGR混合器,采用EGR廢氣周向進氣混入新鮮空氣的方式,既解決了EGR混合均勻性要求,又滿足輕型發動機的結構設計緊湊性要求,提高發動機性能,有效地降低NOx的排放。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重型車輛配件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EGR進氣彎管及EGR進氣系統。
背景技術
EGR指廢氣再循環,即將燃燒后排出氣體中的一部分分離、并引入進氣側,使其再度參與燃燒的技術。隨著排放的升級,降低柴油機NOx排放,EGR系統添加的必要性越來越高。
為了滿足EGR發動機對廢氣與新鮮空氣的混合均勻性要求,傳統設計方法靠加長EGR混合段,延長EGR混合時間來實現EGR混合均勻性要求,或者EGR廢氣管尾部增加孔狀混合結構或者廢氣分配管,進一步加強混合效果。
上述靠加長EGR混合段、延長EGR混合時間來實現EGR混合均勻性的設計思路,雖然能夠滿足EGR發動機對廢氣與新鮮空氣的混合均勻性要求,但是該設計思路對空間布置的要求過于嚴苛,往往需要較長的EGR廢氣管以及進氣彎管配合來滿足混合長度的要求,從而造成發動機進氣側管路過長、空間布置困難,對于輕型發動機及整車空間緊張的機型來說配套困難較大。同時由于上述自身結構的缺陷,氣流沖撞嚴重,導致EGR廢氣進氣阻力偏大,不利于EGR驅動壓差的產生,影響EGR率的實現。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決上述缺陷與不足之一,該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用于EGR進氣系統的進氣彎管,所述進氣彎管上集成有EGR混合器,所述進氣彎管的一端為空氣進氣端,所述進氣彎管的另一端為混合氣出氣端,所述進氣彎管的彎管段設有EGR廢氣進氣口,所述彎管段的內部設有廢氣通道并連通多個EGR廢氣出氣口,EGR廢氣能夠經由所述廢氣通道并通過所述多個EGR廢氣出氣口排出與新鮮空氣在靠近所述彎管段處混合形成混合氣體,所述混合氣體通過所述混合氣出氣端排出至進氣歧管進入發動機氣缸。
優選地,所述廢氣通道沿所述彎管段的管體內壁周向布置。
優選地,所述多個EGR廢氣出氣口沿所述廢氣通道徑向布置,EGR廢氣通過所述多個EGR廢氣出氣口沿不同的方向排出并與所述新鮮空氣混合。
優選地,所述空氣進氣端設有流量閥,所述混合氣出氣端設有EGR閥。
優選地,所述進氣彎管為圓管或方管。
優選地,至少設有三個所述EGR廢氣出氣口。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EGR進氣系統,包括進氣彎管、加熱器和進氣歧管,所述進氣彎管為上述進氣彎管,所述混合氣排出端與所述進氣歧管連接,所述加熱器設置在所述進氣彎管與所述進氣歧管的連接處。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如下:
(1)本實用新型中EGR廢氣借助進氣彎管上的集成通道沿周向以不同方向混入新鮮空氣中,通過各個混合點位置及每處混合點流通面積的調整,實現廢氣與新鮮空氣的均勻混合,保證各氣缸均勻性。
(2)本實用新型的EGR混合器能夠實現多點進氣,減小氣流沖撞,降低EGR廢氣進氣阻力,在低壓區添加EGR廢氣進口,增加廢氣引入,提高EGR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2192500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